Prayer and Reflection Apr May 2019

31/5/19
 
信德的積極
 

現在通訊越發達,人與人之間的聯絡和分享似乎越稀有。我們會寄一些貼圖來問候彼此,但有誰願意抽出時間來面對面,心對心關心對方呢?很多人甚至害怕這樣親密的相遇,而寧願遠距離溝通,這樣可以減少麻煩。然而,這樣也會阻擋你和我真正的成長,也減少了在你內的光明、喜樂和自由。到最後你會發現,與人隔離其實是跟自己隔離。今天,教會邀請我們慶祝聖母訪親,這一趟旅程、這一步走出自己,這大約十五歲的小女孩給我們指出了通往真福的道路:「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與天使加俾額爾相遇時,得知依撒伯爾年老時懷孕了。瑪利亞一知道就急忙去關心,去執行天主對她說的話。我們呢?我們在祈禱中理解到的事情,我們真會當天把它活出來嗎?還是會拖拖拉拉,到最後也不把它當成一回事。天主的祝福就擺在我們面前,只怕我們太懶惰、太被動、太缺乏信德,而到最後,什麼都不做,什麼都沒有,多年只在原地踏步。讓我們渴望學習瑪利亞單純的心,不多想,只做心裡知道是對的事。有些事情就是不能想太多,不然我們永遠不會下手,特別是當天主已經多次邀請我們的事情。主言會的會祖博內特神父敘述自己在十四歲就想入總修院當神父,說:「不需要多想,因為我已經與基督相遇,祂為我捨棄了性命……不需要多想,因為這決定是依靠信德而做的,而信德超越思考用的理性。」

30/5/19
 
轉成信仰的片刻
 

耶穌講這些話,是因為要與門徒們告別。離別卻是是一件痛苦的事。然而,沒有人能守候我們一生;人,最終還是要一個人走。沒有信仰的人,只好接受這樣的事實。但對被賜予信仰的人,就有一種莫名的肯定,「我們的憂愁卻要變為喜樂」。這是主耶穌對我們的承諾。無論是死亡的離別、離婚的傷痛,或面對孩子離家的寂寞,我們都要牢記耶穌的這些話:「只有片時,你們就看不見我了;再過片時,你們又要看見我。」目前的痛苦只不過是「片刻」,雖然心中的痛似乎會永遠在。到最後,會發現渴望的並不是離去的親友,而是主耶穌自身。在離別的幾年後就會發現,心中其實沒有那麼痛,雖然還會想念,但也可以放手,自己也學會自在。這是因為人生所遇到的每一位都是過客,只有住在我們內的天主聖三才是真正、永遠不會離去的家人。不但有聖三,還有聖母媽媽的陪伴。問題是,我們不常跟祂們對話。今天就開始吧!你將會發現祂們一直都在。耶穌指的「片刻」的另一個意思,其實是把心思從「我與我的傷心和無奈對話」轉變成「我與天主聖三和聖母對話」。若能這樣做,憂愁便要變為喜樂,而這喜樂沒有人能帶走。很多人會想天主,把祂當成是思考的對象。但天主要的是成為我們對話的對象,就像你會與你愛的親友聊天一樣。開口在你內等待已久的聖三說話吧!

29/5/19
 
學會說話
 

我們基督徒要在愛和真理中成長。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開始從自己評論事情,逐漸成長到受到聖神的指引評論人、事、物。這也是耶穌在今日的福音所說的。「當那一位真理之神來時,祂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因為祂不憑自己講論,只把祂所聽到的講出來……我們做事、說話之前,會問問天主,「祢覺得我這樣做如何呢?」你願意停下來幾分鐘,意識到聖神在你裡面的指引嗎?我們多時說話很衝動,也因此很容易傷到人。俗語說:「要花兩年的時間學會說話,但要花十年的時間學會閉嘴」。急事,沉下心思後再說。沒有發生的事,不要胡說,給對方機會改過。不要把心事到處說,把痛苦轉傳給他人,也會污衊別人的名譽。而是要找一兩位好友分享,也分辨話中的真理。聖雅各伯教導我們說:「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要知道:每人都該敏於聽教,遲於發言,遲於動怒,因為人的忿怒,並不成全天主的正義。因此,你們要脫去一切不潔和種種惡習,而以柔順之心,接受那種在你們心裏,而能救你們靈魂的聖言。不過,你們應按這聖言來實行,不要只聽,自己欺騙自己……。說話要學習讓聖神透過我們說話,說有愛德,能建樹人的話,即便是糾正也是謙虛去修正。無論如何我們說什麼,做什麼都要光榮耶穌,而不是光榮自己。這樣,「兩年學會說人話,十年學會說聖神的話」,讓我們的信仰生活豐富成長,造福他人。

28/5/19
 
我的護慰者
 
聖神怎麼是我們的護慰者呢?祂不是要「就要指證世界關於罪惡、正義和審判所犯的錯誤。」聽起來很可怕!那聖神怎麼是護慰者呢?聖神是來教導我們關於罪惡。很多時候,不是罪惡的事情,我們把它當成是罪。例如:事情出錯了,我們就會責怪自己,責怪他人。但仔細想想,是否是自己的心魔在作怪呢?是自己無法接受自己和他人的軟弱和失敗嗎?也有時候,在成長背景當中,我們或許排擠那說話行事溫柔的人,認為這樣的人就容易被欺負,所以長大後就特別強勢,看到溫柔的人就憤怒。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就責怪他人,折磨自己……很多時候,我們每天的痛苦並不是罪,而是心理的不平衡,自己的黑暗面的出現。若是我們繼續聽從心中的小魔,就會導致我們犯罪。但因為我們分不清楚,也不願意找神師談,所以認為自己犯罪,離天主很遠。結果,我們真的在行為上放縱自己,離開天主,不敢相信祂會愛我這樣的罪人。其實在這樣的情況中,聖神在我們的心深處天天都說話,但我們只習慣聽心裏小魔的聲音,所以聖神說得再多,我們也聽不到,也聽不懂。當我們聆聽聖言的時候,聖神的話從外到內,在我們內得到共鳴,重新培育我們的心思意念,讓我們領悟到,天主父、耶穌、聖神有多愛我們。天主的道路和我們的截然不同,只要我們願意聽從祂,就不會白白受苦了。
27/5/19
 
真相
 

猶太人以守法自豪,因為他們是以法律表達真理,法律保存了天主的旨意 ─ 法律的真理。 耶穌說祂會從父那裏派遣護衛者真理之神到來為祂作證,而且我們也要為祂作證。對聖若望來說,真理就是天主聖言 ─ 聖三的第二位、耶穌基督。耶穌帶著全部啟示降生成人,祂將啟示傳授給我們,導引人歸向父,享天主恩賜的圓滿生命。所以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更可以說,祂就是啟示本身。耶穌完成在世的使命後,祂所派遣的真理之神要來,不僅為祂作證,也要教訓我們一切,使我們想起耶穌的訓誨,好使我們能領悟真理,實踐真理。 一般人對真理的解釋可以包括:與事實相符的描述,即真相;或「事實」本身已是顯明若揭的,例如說太陽是從東方升起。對基督徒來說,福音的真理非一般的真理,不單憑人的理智推斷去認識,而是要在信德中領受,並藉以改變生活,使真理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6/5/19
 
我們的住所
 

我們每天是否有跟天主父、耶穌、聖神打聲招呼呢?「早,阿爸父啊!早,親愛的耶穌,早,聖神。感謝祢,因為我的一切都是祢賜的禮物!」這就是祈禱的開始:與聖三對話。祈禱不是想得多,而是愛得多,愛跟祂們對話。自從我們受洗後,天主就主在我們裡面了。我們說話不必大喊,祂才能聽得到,也不需要帶著禮物和祭獻,祂才會悅納。我們只要心念一轉向祂,就跟祂在一起,就可以立即跟祂說話。其實,我們都知道這一點,但有多少人把它活出來呢?難怪主耶穌說:「你們既知道了這些事,如果實行,便是有福的。」實行或不實行,這就是聖人和罪人的差別。我們忙著為天主做事,為天主服務,但這些如果沒有基於和天主的對話,這些服務遲早會變成勞碌和負擔。今天,耶穌邀請我們回到聖三在我們內的住所,不要再往外跑,而沒有回到自己的心深處。聖三在你內的住所長成什麼樣子呢?你有定時回到這住所去整理、去打掃、去佈置,常在那裡與聖三聊天嗎?還是你只會像很多過於好客的人一樣,把客人丟在客廳,自己卻忙碌不已地為他們準備美食。然而,到最後,你和客人根本都沒有時間好好談心、聊天,彼此認識,享受彼此的友誼。聖三在你內是孤獨的,是需要你回家陪伴祂們。「阿爸父啊!祢要對我說什麼呢?耶穌,我回來了!聖神,請幫助靜靜坐著,花點時間讓我所讀的一句聖言滋潤我心。」主啊!我回到自己和你的家裡來了。

25/5/19
 
有祢在的世界
 

「你們不屬於世界,而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有比這更好的消息嗎?「我們屬於耶穌。」多甜蜜啊!多麼大的安慰啊!我們屬於祂,因為被祂的寶血所救贖,因為被祂自己的犧牲所換來,因為被祂治癒,因為被祂照顧,因為被祂指引……我們屬於祂。然而,我們多時忘記自己屬於誰,而用流浪漢的心態過日子,毫無方向,毫無意義,毫無力氣的漂浮過日子,只過一個吃喝玩樂的日子,只過一個忙碌的生活充實自己。當這過去後,又回到一種虛空的存在。「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這是耶穌每天必須對我們做的──從「世界」揀選我們,從「世界」裡把我們調出來。在若望福音的「世界」是指一個沒有天主的世界,以物質、人欲、個人主義等的世界。這樣的「世界」熟悉嗎?這世界其實在我們每一位的心深處。當人感受到孤獨無助,且選擇的發洩方法就是抱怨、責怪他人、封閉自己、追求使人安全的權力、成就和各種物質的安慰,那我們就活在一個沒有天主的「世界」裡。世界雖然是天主所造,但我們卻把祂排擠在外。教會團體雖然是祂的奧體,但信徒多時把祂也排擠在外,認為天主的方法沒有效率,很不實際。今天,你和我要怎麼回到一個有天主的世界呢?是否可以認出在我們內有什麼樣的敵人讓我們把天主排除在外呢?耶穌說,我們屬於祂,是祂所揀選的。那我們也是否能對祂說:「主,祢也屬於我,因為我也揀選祢」。

24/5/19
 
求主愛我
 

今天花點時間品嚐、體會、吸收耶穌對你說的這些話:「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你們就是我的朋友」「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不但要品嚐這些話內含的大愛,更要相信主耶穌對你和我說了祂最真心的話。跟隨耶穌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被祂深深的愛著,這愛不是過去式的愛,而是今天,祂就在愛著你。如果我們是多年受洗的教友,但卻沒有體會到這份愛,那該多可惜啊!我們常認為信仰就是要聽道理、遵守規則,但今天請仔細聽耶穌對我們說的話:「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愛他人的前提就是要體會到祂對你和我的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沒有這樣從心裡的體驗,信仰便會成為負擔和壓力而已。求耶穌讓你體會到祂的愛,天天求祂吧!不是祂不愛我們,而是我們內心太不會相信愛,我們很難相信自己就是白白被愛。我們從小就被灌溉的想法就是:我們乖、聽話就值得被愛,愛是有條件和代價的,愛是付出以後的賞報。但耶穌、天父和聖神就是白白愛我們,從起初就愛,從我們未誕生以前就愛。如果每天可以安靜自己內在的噪音,耐心求耶穌說:「耶穌,求祢讓我體會到祢的愛」,祂會在我們裡面工作,刪除阻礙我們體驗到愛的障礙物,整理出一顆清潔的心和一個正直的精神。這或許需要時間,但卻是我們幸福和真信仰的基礎。

23/5/19
 
照樣去愛
 

今天耶穌對我們說:「正如父愛了我,同樣我也愛了你們。」你對這句話有什麼樣的體會呢?看起來,耶穌並不是靠「感覺」來愛我們,而是憑著一種信念所做出的選擇,一種以愛還愛的選擇。因為他知道人生中最愛他的那一位──愛他的天父是怎樣地愛了他,因此他也願意用同樣的愛、同樣的態度來對待身邊的人。許多時候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是「憑感覺」的:我欣賞某人、我對某人有好感,因此我願意接近他、接觸他、為他付出我的愛;但若看不慣某人的行事作風,或不認同對方的想法或者彼此間有誤會時,可能會發現彼此間的關係開始變得不自由,也無法自由地去愛。今天不妨讓我們花點時間省察,看看天主是如何愛了我:當我一再陷入自己的軟弱時,祂耐心地包容我、等待我回頭。在我做出無法被原諒的事時,他仍然願意寬恕我。在我對自己感到極度失望、陷入自責時,他安慰我、拯救了我。天主的愛永遠帶給我們希望和盼望,祂永不放棄任何一個人。儘管是最罪大惡極的人,只要願意回頭、願意相信祂的愛、願意被祂的愛拯救,祂都非常樂意我們回到祂身邊。如果我們能意識到天主是如何愛了我們,並照祂愛我的方式來愛我身邊的近人,那麼我們的喜樂將會圓滿無缺。

22/5/19
 
生命能量的源頭
 

「我的能力真的夠嗎?」「我有那麼好嗎?」「我這麼平凡,能做出甚麼對別人有貢獻的事嗎?」「別人真的需要我嗎?」這是我們腦海裡時常會出現的聲音嗎?今天主耶穌說自己是真葡萄樹,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顆葡萄樹的枝條。你知道嗎?我們和主耶穌原是一體的,我們是祂的一部分,我們的生命能量來自於祂。因此祂說: 「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作。」而天父是園丁,祂會時時澆灌修剪我們,給予我們所需要的養分。但是,人總是習慣性的靠自己而忘了天主,看自己的所能、所為來評估自己。當看到自己的限度、軟弱和不能時,便看不到自己的可能性和價值,因為眼光常常在自己身上,而忘記了我們的生命能量並不來自於自己,而是來自於主耶穌,來自於天父。依靠自己的生命能量,就像充飽電的手機不再充電一樣,一定會有耗竭的時候。「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我能結出怎樣的果實?我能做出甚麼貢獻?我能創造甚麼價值? 都不是我能決定的,不是我單獨能成就的。我必須將目光和焦點轉向天主,意識到並用行動和主耶穌做更深的連結,汲取更多的生命能量,自謙自卑接受天父的清理和修剪,一切便能成就。主耶穌向我們保證:「你們如果住在我內,而我的話也存在你們內你們願意什麼,求罷﹗必給你們成就。

21/5/19
 
基督的平安
 

民間宗教的信徒求平安順利,基督徒祈禱時也求平安順利。重點是,我們知道我們在求什麼嗎?如果我們還是按照民間宗教的想法,求平安順利,就是求身體健康、家人和樂、生意興隆,那如果事情不如我意,就責怪天主沒有保佑我們。可是,主耶穌很清楚說:「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那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求的是什麼樣的平安呢?是基於信德的平安。主言會的會祖博內特神父說:「信德不會讓我們一人行走,反而讓人與天主聯繫,領悟到祂的智慧和愛。祂是世上最好的醫師,最有德能的導師,更何況,祂是我的父親。這便讓我擁有平常心;我所經歷的一切都成了相對,而不是絕對的:生命或死亡、病痛或健康、失敗或成功,一切都有相對的價值。無論經過什麼樣的狀況,我並不是孤獨一人,因為祂許諾說:『我不會放棄你的。』」這就是基於信德的平安。這也就是耶穌在世時每天體會的平安,所以在今日的福音,祂說:「(你們)該喜歡我往父那裏去,因為父比我大」;祂體會到天父愛的大能,無論在高峰或低谷都未曾離開過祂。雖然我們是罪人,但天父也用同樣的細心和愛心來照顧我們,不會讓我們被世界的領袖──撒旦所騙走。最後,耶穌鼓勵我們說:「在世界上你們要受苦難;然而你們放心,我已戰勝了世界。

20/5/19
 
只為祢
 

俗語說:「閃亮的東西並不都是鑽石」,動聽的語言不全是好話,對你好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好人。那「好人」的定義又是什麼呢?聽你的話的人嗎?事事為你著想嗎?你有需要的時候,他/她向你伸出援手嗎?其實,不少人際關係上的傷害就是因為我們最親的人,我們認定的好人突然出賣我們。為了一點金錢的利益,為了權力,為了保護私利、為了想法上的差異、因為一點情緒上的衝突,很多我們以為是「好人」的親友會讓我們失望,而且我們也會讓別人失望。話說到最後,我們也不能一直把錯怪在別人身上,為了私利,為了要討好別人,我們也會故意挺某人,會故意拒絕另外一個人。無論如何,歲月的流逝可以帶給我們多一點智慧,多一點謙虛,多思考自己的缺點,在天主面前承認自己只不過是祂愛的罪人而已。對別人的意見,對自己的看法,這些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唯一不會改變的是天主對我們的包容和寬恕。就如今天聖言裏巴爾納伯和保祿的故事一樣。他們在外邦地區治好了癱瘓的人,引起了轟動,也被認為是神。對這樣的誇耀和重視,他們無動於衷,反而盡量把人們的注意力轉向天主去。而且,面對猶太人對他們的惡意,他們也沒有因此而失去信心,因為他們傳福音根本都不是為了討好人。巴爾納伯和保祿內在的自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只在天主面前行事,不渴望讚美和回饋,也不排擠別人的惡意和傷害。基督徒的心就是要這麼自由才能成為主的真正的見證人。

19/5/19
 
給予自由的愛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愛情可以改變一個人。但若是你當初喜歡的是他/她那個樣子,那為何又要改變他/她呢?或許是你自私的想對方改變成你要的樣子。或許對方短時間可以配合你,但如果心裏沒有真想改變,你也無法勉強他/她。天主給每一個人的珍貴禮物就是自由選擇,自由做自己;祂不會恐嚇我們說:「你不改變,我就不愛你」,而是說:「我愛你,永遠愛你,如果你想改變,我會給你力量的,但無論你是否改變,我的愛是不變的。」耶穌邀請我們悔改,邀請那些有耳的就聽祂的話,而且即便法利賽人不聽,也不悔改,到最後,祂還是寬恕他們:「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路廿三34)沒有悔改的法利賽人才是真正的輸者,不像那右盜,臨終時因為謙卑求耶穌的寬恕,搶回天堂的門票。看到親友固執倔強像法利賽人一樣,看到教會團體裏的姐妹和弟兄堅持做自以為是天主的旨意,但其實是在傷害團體的事情,我們能怎麼樣呢?耶穌教導我們寬恕,七十個七次的寬恕他們。而且如果他們早就知道你的立場,多說就會變成反效果的嘮叨,而你自己也會陷入罪惡的憤怒和抱怨。連耶穌也受到這樣的待遇,那當面對他們時,學習耶穌屈尊就卑,自己先聽從耶穌唯一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培養出一個不求回饋,不求成果的愛,不渴望對方的回報,因為我們早就被主耶穌愛著了。

18/5/19
 
往哪裏去呢
 

「你要去哪裏呢?」這是更普通不過的問題了。而這也是人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你要去哪裏呢?」不少人感覺到迷惘,因為不知道自己要通往哪裡。你呢?是否問過,「走完人生之路,我要往哪裏去呢?花費了那麼多力氣成家立業,到最後,我會到達所渴望的終點站嗎?」在福音裡,斐理伯對耶穌說:「把父顯示給我們,我們就心滿意足了。」把天父高舉,讓祂成為我們路途上的指標,讓我們在每個十字路口、在每個長途不變的路上,都能有天父在眼前。這樣,我們就會有保障,也會知道要到哪裡去。天父派遣耶穌來,就是為了要給我們指路;祂把耶穌高舉在苦架上,就是為了讓人看到路要怎麼走。然而,看到苦架在眼前,是否願意走向祂呢?身而為人,可以逃避痛苦就盡量逃避。難怪在耶穌的苦架下,只有聖母瑪利亞、愛徒和一些婦人。你呢?你會主動走向苦架嗎?有耶穌在苦架上,苦也不算很苦。你願意信賴祂,相信死亡是通往生命的道路嗎?死亡,因為要死於自己習慣性的想法、死於自己的害怕和不信任、死於自己虛假安全感。人自以為知道自己要往哪裏去,但只有耶穌是唯一的道路、真理和生命。你願意卸下你的自以為,而跟著耶穌走嗎?從最小的事情開始吧!或許就是接納你現今的苦楚,認出其實你早已在這路上了。只要多一點接納和感恩,就會走得比較輕鬆愉快,也會定睛看著眼前的指標,為我們被高舉的天主子──耶穌。

17/5/19
 
經過耶穌
 
耶穌在最後晚餐時,向門徒們表達祂確確實實的要離開他們而去。你能想像門徒心中的不安、不解嗎?其實,關於天主的計劃,有很多我們是不明白的:為什麼生命中要有生離死別、要有痛苦?今天,就讓耶穌的話語在我們不明白的時候安慰我們:
「你們心裏不要煩亂;你們要信賴天主,也要信賴我。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我去,原是為給你們預備地方……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無論我們遇到什麼困苦,我們只管相信耶穌不會拋棄我們,讓我們自己尋找出路。相反的,福音告訴我們耶穌為我們準備的是天父家中的住處,是一個被祝福的未來,而且祂還要親自來帶領我們到那個地方。所以,當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我父那裏去,」
耶穌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只有祂能帶我們走真理和真正對生命有益處的道路,好使我們能夠和祂走向愛我們的天父。我們可以反省,在人生方向中,當我面對各種處境和選擇時,我有「經過耶穌」嗎?還是經過網路、經過別人的意見或只經過自己的想法就來決定事情呢?經過耶穌就是願意讓祂進到我的內心陪伴我,與祂分享我心中所有的喜怒哀樂、煩惱、不解等等。經過耶穌,讓祂在我們的心中說話,為我們指出生命的方向。如果沒有,我們將使自己的心充斥著自我的聲音、外界期待的聲音或自責、埋沒希望的聲音。這不是通往天父的道路,不會讓你幸福的!
16/5/19
 
復活的盼望
 

很多時候,我們會問:「耶穌既然復活了,但為什麼我們還是要受那麼多苦呢?教會裡不是有復活的主在工作嗎?為什麼教會的成員,甚至是神父修女沒有立好榜樣呢?」看到教會裡複雜的黑暗面,我們不免會生氣、難過、失去信心。在今日的福音中,主耶穌提醒我們連祂也曾經這樣被背叛過,連祂也因為看到愛徒的行為而難過,祂說:「吃過我飯的人,也舉腳踢我。」祂並不是被迫接受這樣的行為,而是在他們背叛祂以前,耶穌早就知道了,而仍然允許他們這樣做。耶穌,祢為什麼要這樣呢?耶穌怎麼看那些傷害祂的人呢?是敵人嗎?還是仍然是朋友?耶穌不僅把他們當成是朋友,還把那些傷害祂的人當成是祂骨肉的一部份。「凡接待我所派遣的,就是接待我」,連那些不像修女的修女也是耶穌的奧體的一份,連那些令人跌倒的神父也是耶穌奧體的一部分。耶穌接待了他們,還為他們洗腳,繼續愛他們,難道我們要因別人的罪過而失去對耶穌的信心嗎?我們為何要懲罰耶穌呢?在這復活期,讓我們繼續因為愛耶穌而讓祂的愛、寬恕、勇氣、耐心復活在我們裡面。不要讓判斷、憤怒和世俗的期盼使信德窒息。既然主耶穌已經把那些傷害愛德的人接納到祂的奧體裡,我們相信祂也會用復活的愛來治癒他們,使他們悔改,像背叛主又回頭改過的伯多祿一樣。我們盼望的不在於有限的人,而是盼望於戰勝死亡的溫柔大主—─耶穌基督。

15/5/19
 
有價值的話語
 
言語的力量是無法估量也不容質疑的。即便我們沒有明確的意識,但我們生命中肯定感受到它的力量。試回憶在你生命中有哪些話語深深的影響了你。它們可能是一些不經意的但卻很殘酷的話,如:當其它孩子嘲笑你是「大胖」;當父母罵你是「笨蛋」;當你的伴侶嫌棄你「沒用」;當想安慰你的朋友說你所得的絕症是「上主的旨意」。 這樣的話語「有毒」,讓我們質疑自己也質疑天主對我們的愛,並帶給我們很多痛苦?可怕的是,我們會內化這些「有毒」的話語,把他們當真!如果我們體會不妥的言語容易傷害人,我們更應明白,這不是天主想要的!在創世紀,天主透過言語的力量創造生命、排序萬物。我們的言語能力首先本是能用來建設的,就如天主一樣。所以,今天耶穌教導我們要謹慎選擇如何應用我們說話的能力。耶穌說:
「我沒有憑我自己說話,而是派遣我來的父,祂給我出了命,叫我該說什麼,該講什麼。」
雖然祂是天主子,但祂不認為祂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相反的,祂說的每一句話都反映著祂和天父的連接,都在傳達天父對人的愛。祂的話語是有力量的,但不是為了傷害,而是為了建設人類。幾時天父讓祂為斥責不義,祂就做了,即便沒有人支持祂;幾時天父讓祂安靜承受苦難,祂也願意。祂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沉默都有價值。那你每天的話語、沉默又有何價值?
14/5/19
 
冒險的愛
 

今天耶穌告訴我們:「你們應存在我的愛內……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 耶穌的愛到底有多特別?它和我們一般習慣表達的愛又有哪些不同?也許,今天我們可以反省我們愛人的模式是否和耶穌愛人的模式有差距?就從我們和別人的互動開始。當我們和別人互動時,我們談話的內容多是什麼?我們是否多傾向於聊些表面的事情,但很少聊得更深,渴望一起成長、成熟?當你察覺到好友的一些不好的行為、有損於自己和別人的行為模式,你是否可以一方面接納他的弱點,另一方面坦誠的指出他可以改善和進步的地方?你知道嗎,願意從愛出發,糾正別人需要很多勇氣和智慧的。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害怕傷了和氣、因為怕失去友情就寧願沉默,卻不願意直接坦誠的指出要好朋友的缺點。但是,讓他們繼續沉溺在對自己的罪或弱點的無意識中,是真正的愛嗎?耶穌對人的愛不是馬虎、隨便的。是,他富有耐心、溫柔、憐憫,接納罪人和一般社會不喜歡靠近的人。但祂對他們真正的愛,卻發揮在當祂引導他們離開原來被罪惡、軟弱壓迫的生活模式,活出他們真正的潛能。耶穌讓匝凱找回誠實慷慨的生活,督促罪婦不要再犯罪,引導了保祿激烈的熱忱,讓他們在天主的愛內真正活出他們的潛能。為了愛,耶穌不怕冒著被討厭、被拒絕的危險。你有勇氣用耶穌的眼光、遠景看待身邊的人,幫助他們達到天主要的人格嗎?

13/5/19
 
打破疆界
 

在西滿的神視中,當有聲音要他吃四足獸、爬蟲、野獸和飛鳥,他首先是不願意,因為按照猶太人的法律,它們是不潔的。如果吃了它們會讓人變成不潔,因此還是不碰它為妙。但是那聲音卻一而再的強調說:「天主稱為潔淨的,你不可稱為污穢!」想打破西滿的思維及自我界限,讓他知道天主的價值不被人的標準限制。試想想,你生命中有哪些界限對你來說是重要的?比如說:有些長輩不喜歡兒女和不同國際或信仰的人交往;在教會內,我們仍然喜歡分派別並傳播對其它派別的偏見;在校園內只愛和某種類型的學生互動,等。但今天天主要告訴我們的是,祂不接受這些因為偏見、為了隔離而畫出的界線。耶穌在山上教訓民眾「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猶太人的和平是”shalom”,意思就是「使其完整」。締造和平不是一個口號,而是用實際行動去推動、增進、傳播和平,以愛為基礎成為促進和睦平安的人;所有使人們分裂不能合一的,也必須重新將被接合。你知道嗎,我們的內心也需要這樣的被整合。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看見生命中一些不光彩、不美好的經驗,但天主今天要教我們,不要害怕去接納它,因為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天主無法整合、淨化的。也許,當我們能接受自己心中陌生的部份並將它們收納合一,我們才能與陌生人締造和平。

12/5/19
 
超越嫉妒
 

我們都認識嫉妒。當我們看到別人的成功、幸運、擁有的美貌、交情、才華比自己多時,心裡莫名的厭惡,心裡不平衡,認為別人擁有了,自己就會沒有……這就是嫉妒。在今天的經文中,一些猶太人本來也開始隨從了保祿和巴爾納伯,和他們對話。但是,當他們看到似乎全城的人開始渴望聽天主的聖道時,其中就有人對保祿和巴爾納伯滿懷嫉妒。他們把保祿和巴爾納伯當成競爭對手,在乎人們都去聽保祿和巴爾納伯的道理。在嫉妒當下,祂們沒能好好聽保祿和巴爾納伯的道理、好好分辨它,卻只想貶低他們。試回憶:當你嫉妒一個人時,你是否花很多精力在比較、批評他人,不肯承認自己的落差,也讓源源不斷的負面情緒把我們搞得好累?你知道嗎,妒忌就如一種心理懲罰,用別人的優越來懲罰自己。若你今天也感受到嫉妒的螫,讓我們學習保祿,把注意力從自己的得失轉向天主。「看,我們就要轉向外邦人,因為主如此命我們說:『我已立你作為外邦人的光明,使你成為他們的救恩,直到地極。』」他不跟猶太人比較,因為除了天主的命令以外,他沒時間、沒工夫、也沒必要去和別人比較、爭奪。當我們意識到天主對我們每一個人的都有獨特的計劃,需要我們全神貫注的去實行,而別人亦有自己的路,不會取代我的、也不會被我們取代時,我們也許可以放下比較和嫉妒,甚至看到合作迎進天國的機會。

11/5/19
 
聖神建立的教會
 

今天我們是如何衡量一個教會是否健康發展呢?是依它的建築堂皇與否嗎?是憑每主日收的奉獻有多少嗎?是按每週參加彌撒的教友、每年慕道和領洗的人數、教堂裡的善會的活躍度嗎?按你的標準,你會給你本堂、或你所屬的修會團體打幾分?天主又會如何衡量教會的生命的呢?在今天的經文中,我們聽到早期的教會因著聖神的鼓勵,逐漸發展。憑聖神推動而發展的教會又有什麼特徵呢?在經文中,我們看到伯多祿身為當時教會的牧者,親自巡視各處,照料他的羊群。原來,關懷的愛就是聖神推動的標記。伯多祿遇到患癱瘓病的艾乃阿,知道他已躺在床上八年。也許有人會認為既然躺了八年,就代表沒藥可救。但是,伯多祿卻不容許艾乃阿繼續癱瘓。因堅信耶穌的力量,他讓艾乃阿接受基督,因而醫治他。也許我們身邊也有很多艾乃阿——那沉迷與電動,生活沒目標的年輕人、那被怨恨糾纏的苦澀人、那孤獨的獨居老人、那不敢進堂領聖事的離婚人士、那覺得教會無聊的青年……等。他們雖然身體可以行動,但精神和心靈卻是癱瘓的,因為他們沒有活出天主子女的自由和生命,因為他們還未真正認識祂。你可否挑戰自己,用創意的愛讓他們感受基督的愛?他們每一位就是教會的牆磚。若他們因碰觸耶穌的真理而開始健全起來,教會亦可以更有活力,不是嗎?

10/5/19
 
生命之糧
 

生命之糧的言論源自初期教會感恩祭禮儀的背景。在禮儀中,耶穌獻出自己的體血作全燔祭、贖罪祭和共融祭。獻禮者在共融祭(和平祭)中吃掉部份祭品,象徵與天主共餐、和好、共融。

之後,信友領受基督體血,象徵與天主真實地結合為一。因此,教宗方濟各指出:「聖體聖事是合一的聖事。誰接納這聖事不能不做合一的人…..這合一之糧治癒我們要勝過別人的野心、為自己謀取的貪婪、煽動不滿和散布批評;這合一之糧激發我們彼此相愛的喜樂,不競爭、不嫉妒,也不惡意誹謗。」
9/5/19
 
主的道路
 

耶穌說:「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厄提約丕雅的太監就是這樣一位尋找生命真義,並找到的人。身為一個外邦的高官,為了追求真理和敬拜真神,他沒有顧及自己的身分與地位,來到耶路撒冷朝聖,並試著去讀自己不理解的經書。所以,天主打發斐理伯為他解經、講道和付洗。 這位太監就是耶穌所說的「凡由父聽教而學習的,必到我這裏來」的典範。父所教導的,一方面可指天主在舊約聖經裏的教導,如果猶太人認真讀經,就會發現整部舊約都指向耶穌基督;另一方面也可指天主透過在人心中置入真美善之渴望而給予的指引,如果人隨從此指引,也會發現基督是「真理」和永生的「生命之糧」。厄提約丕雅的太監比較特別,他從第二種類型過渡到了第一種。總之,不管我們身處任何境況,天主都會指給我們走向祂的「道路」。事實上,是祂在尋找我們,並立在我們的門口敲門。 

8/5/19
 
永生就是愛
 

永生到底是什麼?對很多人來說,永生就是進入天堂,在那裡沒有痛苦、沒有憂傷。但是,如果永生只是死後的事,那我們現在的生命到底有何價值呢?難道只是為了做善事,做補贖,以賺取天堂的一張門票嗎?或者,對一些人來說,永生就是長生不老。但,你有沒有想過,能活到百歲高齡卻沒有健康、沒有愛你的親人,那這樣的永生你要嗎?今天,耶穌對我們說:「凡看見子,並信從子的,必獲得永生。」耶穌要給我們的永生是怎樣的呢?耶穌來到世上短短三十三年,卻用祂的生命告訴我們如何活出永生——就是以愛,真正的愛去活出生活的每一個點滴,並常常活在愛中。試回顧耶穌的生活,祂雖然做了很多奇蹟、和很多人互動、講了很多道理、也不免斥責了一些人。這一切我們不要只是看表面,卻要明了祂的用意——耶穌要的就是讓每一個人都能像祂一樣活在天主的愛中,能夠學習和天主交往,活出靈性的生命。這樣和天主愛的互動,才是能保留到永遠的生命。試反省,你曾經在生活中為那些看似非常重要的事奮力或糾結過,如:財富、錢財、勝負、對錯、完美不完美,等。無論你得到與否,時間一過,曾經緊緊捉住你的那件事不就被淡忘了嗎?但是,如果當下我們的奮力是出於愛,為愛主、愛人而做,無論後果如何,我們一定忘不了那份愛所帶來的感受、意義,不是嗎?

7/5/19
 
渴望的是耶穌
 

你是不是把天主看為自動販賣機?怎麼說呢?我們要投錢自動販賣機是為了要買到我們要的飲料、零食。除非自動販賣機故障,只要我們投了錢,也就可以期待得到自己選擇的產品。那麼,面對天主我們可能也抱有同樣的心態。我們祈禱是為了要天主給我們東西,而「天主販賣機」賣的是祝福和恩惠。正如我們絕不會想和自動販賣機建立更深的關係、花時間去和它相處,我們也不曾想更深的認識天主、祂的想法、並和祂一起生活。在我們心目中,天主只是「有用」時才有價值,不是嗎?這就是今天福音中群眾對待耶穌的心態。他們要從耶穌那裡得到東西:「禰行什麼神跡給我們看,好叫我們信服禰呢?」他們渴望看到神蹟,看到耶穌再次增餅,餵飽自己。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原來站在他們眼前的耶穌,更想賜給他們祂的友誼、祂自己,「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裏來的,永不會饑餓;信從我的,總不會渴。」現實的事物馬上就會用盡、會失去價值,但是若我們和耶穌建立起關係,無論生活中遇到什麼狀況,我們都能倚靠耶穌的陪伴,引導——認識耶穌才是我們心靈上真正的食糧。意識到這點,讓我們轉變我們祈禱的模式。與其向耶穌求事物,不如視祈禱為尋找耶穌自身的方法。試問自己,你渴望耶穌勝過祂能給你的東西嗎?

6/5/19
 
長久的食糧
 

今天福音的前段,群眾在尋找耶穌。他們是為了從耶穌那裡得到餅吃嗎?或是想再次看到奇蹟?也許我們也可以反省:我信耶穌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習慣嗎?是為了找到平安、祝福嗎?是被祂的生命和真理吸引嗎?還是還有其它的原因?很多時候我們心態也和群眾一樣,忙碌的追求物質的「食糧」。我們想在可見的事上看到天主的祝福,如天主奇蹟的讓我們成功完成一件事、奇蹟的讓我們趕上公車,等。我們對祈禱也有很多錯誤的期待,如:祈禱一定要有很多感動、流淚才算是「成功」的祈禱。但是,今天耶穌要告訴我們:「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神跡和感官感受都會損壞、會淡化,但祂賜給我們的永生食糧卻不會。耶穌賜給我們的永生食糧就是祂自己——祂的友誼和陪伴。「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裡來的,永不會飢餓;信從我的總不會渴」。也許我們想問耶穌:「主,這話可以相信嗎?為什麼我跟隨了祢卻仍然會遇到工作壓力、煩惱、身體的病痛、生活受的委屈、不公平的待遇,等?」也許耶穌答應我們的不是一帆風順的生活,而是一個被陪伴的生活。有了耶穌,我們不會飢渴,不是因為祂一次給我們所有面對生活所需要的資源,而是因為祂將陪伴我們走生命旅程中的每一步,適時用聖言和聖事滋養我們,栽培我們,讓我們成長。這樣長期的跟隨及陪伴,你要嗎?

5/5/19
 
你愛我嗎
 

今天的福音稱述著耶穌復活後第三次顯現給門徒。這次,耶穌把伯多祿帶到一邊,重複問了他一個問題:「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為什麼耶穌要重複地問這個問題呢?也許,耶穌三次的「你愛我嗎?」,每一次都要伯多祿「划向深處去」,認真思考這份愛代表的是什麼。全心、全靈、全意的愛祂等同於毫無保留的跟隨及勇敢地遵行祂的旨意,即使這份愛將讓他為主而犧牲。雅歌曾形容這份強烈的愛情「猛如死亡」,耶穌願意帶出伯多祿心中那份激烈的愛,那份有力超越人類尋求的基本安全感及享受的愛。施恩主教說過:「接受愛的人,也接受犧牲」,聖德雷莎姆姆也說「愛,直至成傷」。可見,這份和死亡和犧牲互為一體的愛,許多偉人、聖人也都體會到其真理。這份對上主的摯愛似乎令人難以企及。就連伯多祿靠他自己的能力也無法做到。但這本是一個恩典。我們得謙卑地祈求祂派遣聖神降臨到我們的心中,並學習聖女小德蘭對耶穌純真的信賴,聖母的交託「願祢的旨意在我身上成就罷」,我們才能成為那一粒願意為基督死去的麥子,完完全全的將自己生命交託。這時,上主的火焰才有辦法燃燒我們的心,我們也才能落在土地上結果,成為「餵養」、「放牧」基督羊群的使徒。

4/5/19
 
迷失方向
 

你是否也常感嘆時間過得太快了?要做的事情、需要做的事情沒完沒了,但是一轉眼一天又過去了、再轉眼一週也過去了,接下一年也就這樣結束了……在急促的生活節奏中,我們如何在許多想爭奪我們注意力的大事、小事、雜事中,分辨如何投資我們有限的資源,包括時間和精力呢?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無法什麼都做,若我們做事輕重緩急沒有分清,我們容易在茫茫生活中迷失方向,什麼都做不好。在今天的讀經中,我們看到初期教會也同樣面對分辨什麼事最重要、如何分配資源的問題。當基督團體漸漸擴展,團體中發現新的需求需要被服務時,門徒們不急於以人們期待的「愛」和「正義」回應。相反的,他們把問題放置在天主更大的計劃中,仔細分辨天主要的是什麼?想必門徒們透過一番祈禱分辨以後,才對眾人說出以下重要的話:「讓我們放棄天主的聖言,而操管飲食,實在不相宜。」 他們選擇忠實的執行天主給他們的召叫——宣揚聖言。對於他們,要愛主、愛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忠實於天主的旨意,不要分心。沒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卻忙著接下其它的任務,那不是真正的愛,你能體會這個道理嗎?因為他們選擇忠實,天主亦賜給他們創意,選定七人去分擔他們的使命,滿足團體的需求,讓團體更加發展。可見當一人忠實於天主的旨意時,他其實在啟發並給別人機會回應天主對他們的召叫!

3/5/19
 
召喚為使徒
 

今天教會慶祝聖斐理及聖雅格宗徒的瞻禮。對於他們,我們知道的不多。斐理來自貝特賽達,與安德肋和伯多祿同城。他性格直接,在遇到耶穌之後便毫不猶疑的邀請納塔乃耳也來看看。他也很實際:當耶穌詢問該從哪裡買餅餵飽群眾時,他做了計算便斷定這是不太可能的任務。今天的福音也顯露出斐理的遲鈍。他雖然是耶穌的門徒,卻不太了解耶穌。至於雅格,聖經除了提到他是阿耳斐的兒子外,便沒有更多的資訊。也許我們會問,既然他們那麼低調,為什麼教會要紀念他們,還封他們為聖人呢?也許,教會就是要我們留意到,原來耶穌召叫門徒時,並不只是選擇那些才識過人、聞名遐邇的人。耶穌揀選的是平凡的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擁有自己的工作、獨特的性格,甚至有很多弱點。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和耶穌的相遇讓他們的生命改變了。他們跟隨耶穌短短三年,耶穌也栽培他們,把他們當作朋友,將自己的一切與他們分享。即便如此,他們的門徒紀錄並不完美。在耶穌被判死的時候,他們也曾一度捨棄耶穌。但,和復活的耶穌再次相遇卻讓他們從心底體驗到耶穌的憐憫及重拾對耶穌不滅的希望,從而成為後人信德的榜樣。耶穌今天也透過各種方式,特別是聖言和聖事繼續感動並召叫平凡的人們跟隨祂,成為祂的門徒,為他傳報福音。祂要求的不是完美,而是一顆開放接受祂的愛和憐憫,並慷慨回應的心。你聽到祂的召喚了嗎?

2/5/19
 
選擇
 

今天我們看到伯多祿在經師們面前有力地為自己的信仰作證,一點都不對自己的信仰感到羞恥,更不害怕司祭會對他們怎麼樣。反觀自己,你是否會大膽的為自己的信仰作證?這作證比在公共場合,如在捷運上拿玫瑰念珠念玫瑰經,飯前畫十字聖號祈禱,配戴十字架還更深一層。這見證是以自己的生活和選擇告訴周圍的人我們跟隨的是耶穌,會以祂的價值看待世界、待人、做事。比如說,在職場上,當多數人都為名為利為權而巴結長上、勾心鬥角時,我們依然選擇聽讓耶穌的價值影響自己的良心、教導我們如何不同流合汙。不但如此,今天伯多祿告訴我們「聽天主的命應勝過聽人的命」。他告訴我們若我們要真正聽命於耶穌,光是不參與不對的事,但卻對不正義的事卻安靜冷漠,這是不夠的!當我們看到不正義卻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維護的時候,其實,我們並沒有在選擇耶穌,而只是在世界上爭取存活、保護自己。聖經有說:「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他或是要恨這一個,而愛那一個」(瑪八24)。如果我們沒有明確地選擇耶穌,我們就已經默默地選擇世界了。對伯多祿來說,聽天主的命令卻意味著要勇敢對抗不正義、隱瞞真理的事,即便這會讓我們的生活不好過。但是,如果我們願意和耶穌一起冒險,換來祈禱和靈修生活的成長,信仰和生活的一致,那不是很值得嗎?

1/5/19
 
天主的愛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這句經文雖然聽起來熟悉,但你是否曾花時間去品嚐它所帶來的好消息。「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你確定天主真的愛世界,愛每一個人,特別也愛你嗎?我們面對世界時,常會看到它美麗、可愛,也可以看到它讓人心痛、心寒的黑暗。這樣的光明和黑暗亦存在我們心中:有時候我們覺得生活在光明、希望中;有時候我們卻被痛苦、憂鬱籠罩。這樣光明和黑暗混雜的世界,天主都可以接受,都能夠愛嗎?人自然反應會是去拒絕黑暗的一面,想將它消滅、隔絕;但天主的愛卻促使祂派遣自己的獨生子去,來到這光明和黑暗混雜的世界,來拯救它。你如何體會這個愛的偉大?若叫你把你最優秀、最寶貝的兒女送到一個環境不好的學校唸書、或一個得吃很大的苦的單位上班,說要改善那裡的環境,你捨得嗎?但是,耶穌和聖父同心,奮力想從罪惡、黑暗、挫敗、痛苦中把我們救出來,賜給我們永生,沒有要審判我。祂們的喜樂就是來自我們的悔改(參路十五32)。因此,無論我們覺得自己有多不好、多不配,今天都可以轉向天主,接受祂的愛,從黑暗中走入祂光明、祂的生命。

30/4/19
 
被重生
 

一位基督徒就是「被重生」的人;他不再被世俗的價值觀束縛,也不追求金錢和名利、不渴望親友的肯定、不以私慾為重,做什麼事都有平常心,無論病重或健康,都能感謝,都能接受……看起來,很少人能做到跟隨耶穌的路。但要注意的是,主耶穌用的圖像是「重生」,而不是自己生自己,這就是尼苛德摩的困惑。不是自己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成就「好基督徒」的樣子,而是讓天父天天生下我。那要怎麼做呢?聖詠有一句話說:「我要傳報上主的聖旨:上主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你向我請求,我必將萬民賜你作產業,我必將八極賜你作領地。』」生我們是天父的工作,是祂喜歡每天這樣做,因為祂愛我們。我們要做的是「向祂求」,任何事情,任何東西都向祂求,而求的時候,要相信自己已經得到了。(參閱谷十一24)這挑戰我們的驕傲和掌控權,也挑戰了我們的信心。挑戰驕傲,因為有些人不喜歡麻煩天主,認為一切都能自己掌控。虛心地祈求,而不是充滿怨恨地求便能讓人「被重生」。祈求也挑戰我們的信心,因為要相信一定會得到。我們必須信賴天父對我們的友善,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對象。靠虛心地祈求,無條件的等待,且生活如同已經得到了,這就是每天「被重生」的經驗。即便失敗,對自己的耐心會輔助我們,像嬰兒被抱在懷中,謙虛地、無條件地信任天主。

29/4/19
 
重新誕生
 

尼苛德摩在夜間前來拜訪耶穌,很可能帶著類似路加福音10: 25中,那位經師向耶穌提出的問題:「為了得到永生,我該做什麼?」不過,在尼苛德摩提出問題之前,耶穌已經讓他驚訝地直接給予了答覆。在這裡耶穌沒有直接說「得到永生」,而是「見到天主的國」;同時也說:除非「由上而生」,誰也達不到這個目的。 尼苛德摩難以理解耶穌的話,提出質疑也不足為怪:一個老人怎麼可能重生一次?他是亞巴郎之子的身份,受人尊敬的猶太經師,還有這樣的需要嗎? 但是耶穌毫不退讓,堅持事實就是如此:誰若想經驗天主的國,看見天國,就必須「由上而生」。想認識天主、得到永生,就必須成為「新人」,必須重被創造、重新誕生。誰渴望這一切,首先必須讓某些情況在自己身上發生,必須先接受某種特殊賞賜。唯獨天主「聖神」和洗禮的「水」能產生新的開始。

28/4/19
 
祝你們平安
 

「願你們平安!」這是復活的主耶穌賜給我們每一位。你願意接受祂的平安嗎?平安,不只是一切順心,沒有壞事發生的狀況,而是福音正在發生的情況。這是耶穌帶來的平安。在福音中,耶穌說:「願你們平安!」也同時說,「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被派遣就是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圈,自己的計畫,自己的生活作息……從世俗的觀點,這並不是平安,而是麻煩;這並不是人所能掌控的情況,而是讓天主主導你的前方。這樣的平安你願意接受嗎?你願意讓福音發生在你生活裡嗎?當你發現到你的親友就是你被派遣的對象,你的同事也是天父派遣你去傳福音的對象,他們的反應、拒絕和嘲笑並不會打倒你,因為你只不過在做天父託付的事情。重要的不是成功還是失敗,重要的是要做。在這被派遣的時候,赦罪便是一個很重要的動作,同時要原諒他人,也要寬恕自己。多少次,我們逃避被父派遣,因為我們不乏放下自己和他人的過失?平安就來自寬恕和放下,接納和真愛。我們被派遣就是傳揚赦罪的福音──耶穌早就白白寬恕了我們每一人。這是真的!白白領受這好消息吧!只要感恩,我們就能領受了。最後,耶穌對多默說:「願你們平安!」而顯示了祂身上的傷口。這兩者可以同時並存嗎?按照人的想法,平安不能有傷疼。但對耶穌而言,祂的平安夠豐富,可以包含淚水、傷痛、背叛和治癒。讓主的慈悲帶你走向真正平安的路,不是靠你的能力獲得的,而是信賴祂的仁慈,也在於你是否願意嘗試寬恕自己和他人。

27/4/19
 
無限量的聖神
 

英國詩人珀西雪萊說:「石頭心比血染的手更令人怵目驚心」。什麼樣的人才有石頭心呢?放在火爐裡烤,石頭也不會改變;放在冷凍裡,它還是一顆石頭。跟這樣的人住在一起,是不是很痛苦。若你是這樣的人,會不會覺得氣餒呢?在福音中,復活的耶穌斥責門徒們的無信和心硬。人沒有辦法改變,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他不要,而是他缺乏信德。無論是對自己的信心,還是對他人或天主有信心也好,當一個人想太多、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一直自我懷疑、自我批評等,他唯一的保護就是封閉於自己,導致心越來越硬。這樣的人唯一的信念是,事情永遠不會改變,我就是這樣,我的老毛病永遠不能改變。多少教友有這樣的信念呢!復活節就是要打破這樣的想法,因為復活的耶穌克服了人類不可能克服的,那就是死亡。當我們總覺得自己改變不了,認為別人也改變不了,讓我們聽到耶穌斥責你和我:「無信和心硬。」不要再活在耶穌復活前的時代,在一個沒有希望的時期。前教宗本篤十六說:「擁有希望的人現在就會活得與眾不同,因為他被賜予新生命的禮物。」有信德的人,就是有望德或希望的人就是會活得不一樣。復活的新生命只為這有信德,有希望的人而開的。這希望並不是憑空而想,而是建立在主耶穌自身復活的力量。門徒們被耶穌斥責後,雖然還是會陷入老毛病,但靠著祈禱的力量,一一都成為信德的典範。耶穌對他們有信心,才召喚他們;今天,祂對我們有信心,也召喚了我們,讓我們的石頭心變成血肉的心,成為今日社會的復活見證人,把希望帶到缺乏希望的角落。

26/4/19
 
把我指出
 

在福音中,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為其他的門徒指出:「是主。」若果他沒有這樣做,其他門徒會認出站在岸邊的那位陌生人是主耶穌嗎?如果不是那位門徒給他們指出耶穌來,他們會有福氣面對面與耶穌一起吃早餐嗎?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就是需要別人給我們指出耶穌來。復活的耶穌不限於某種形象或某種狀況,也甚至不限於出現在神父或修女身上而已。人人都是復活耶穌顯現的媒體,復活的祂可以用大自然和整個宇宙表達祂要的心意。因此,我們被召去跟隨祂的,就是要敞開心房,在任何情況中都保持開放、聆聽的心態。有時候,復活的耶穌會透過我們不選的人對我們說話,這時候,我們願意放下防備嗎?我們願意超越自己的情緒嗎?願意在那人的話中聽到耶穌的勸勉?我們很難做到放下自我維護的武器,但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不要把別人的話當成是針對你說的。是否可以讓那句話變成是客觀的?你不去接這球,那麼,那顆球就不是針對你丟的。沒有人喜歡被針對,沒有人喜歡被講,沒有人聽道理,但如果這一位是你的先生或太太,而他多年讓你暴怒不平,那或許耶穌真的在他身上對你說話,而你是在防衛、在逃避、在生氣。福音中的伯多祿謙虛接受另外一個門徒的指示。雖然是宗徒之長,他並沒有認出耶穌來,但卻沒有讓這丟臉的事阻礙他去聽,去發現耶穌真的在他們當中。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那麼一點謙虛而已。

25/4/19
 
你們為什麼恐懼
 

有一則故事「城市老鼠與鄉村老鼠」,這故事充分表達了生活簡樸而平安及生活富足但惶恐之別。

話說城市老鼠邀約鄉村老鼠到其住所看看他吃得飽足,住在大宅的豪華生活。殊不知城市老鼠所吃的是偷取大宅主人桌上的美食,住的是大宅牆角的破洞,遇到屋內貓兒或人物有活動時要惶恐地逃避,這份「富足」一點也不實在,更不是原屬於自己的。反之,鄉村老鼠雖然生活在樹林,吃的只有大自然的果實,住的也是大自然的空間,卻樂得平實滿足,毫無疑慮地靠賴大自然的供應! 鄉村老鼠活得平安,也靜静無聲地顯示了上天對他的眷顧,以及他依靠上天的一切。

耶穌復活後顯現給宗徒們說:「願你們平安!」……「你們為什麼恐懼? 為什麼心裏起了疑慮?」耶穌對宗徒們的提問,揭示了宗徒門在耶穌死後信德受到動搖,內心充滿恐懼和疑慮。然而,耶穌明瞭宗徒門的感受,衪要將原屬於天主厚賜人類的平安,且是永恆的平安福樂重置於我們心內。故此,衪重申:「默西亞必須受苦,第三天從死者中復活;並且必須從耶路撒冷開始,因他的名向萬邦宣講悔改,以得罪之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人。」 復活節已過,但復活的訊息是常存於信徒的內心,在慶期過後這訊息仍在平實的日子中告訴我們:應毫無疑慮地相信天主! 以信德依靠天主供應我們生活的力量,有聲無聲地顯示上天對我們的眷顧,就是在生活中作復活訊息的見證人,在非教友中樂於分享天主的救恩,在教友中互相鼓勵以鞏固信、望、愛三德。

24/4/19
 
主真的復活了
 

我們很多時都把耶穌說多了,或是說得不及,或是歪曲了,或是浮誇了,或是失實了,或是搔不著癢處等等,這表示我們還沒有了解耶穌,還未認出他來。

我們所講論的是已死的耶穌,不是復活的耶穌。當我們經驗過主時,我們便會把主的教訓活出來,讓生活的主在我們身上生活起來。這時耶穌在我們心中是肯定的復活了。但是我們往往不能活出耶穌的教訓,人們在我們身上只看到耶穌仍是在墳墓裏。我們只是去到空墳前,並沒有進去,如果我們進去耶穌的墳墓裏,我們便能了解耶穌的復活,體會耶穌的復活,見證耶穌的復活。

當我們沒有進去耶穌的墳墓裏去,我們如何經驗他的復活,大石還在堵著墓門,我們的宣講便失去重心,失去威力,所講的只是空講。當我們決心進去墳墓裏,在這沒人願意到的地方裏見主,我們便有確實的經驗去宣講主,我們所宣講的便是有力的了。進入耶穌的墳墓是痛苦的,除了受到大石阻隔外,還會受到兵士所傷害,甚至命喪刀槍下。我們願意進入耶穌的墳墓裏去嗎?

我們如何認出耶穌?在眾生的面孔中,耶穌在其中,他等著我們向他宣講。我們經驗了主,心中因歷驗耶穌而火熱起來,肯定地說出我們的信仰,並在生活中把耶穌活出來,讓我們齊聲地向所有的人,鏗鏘地說出:「主真的復活了,並顯現給我們!」在我們身上有著復活主的見證。

我們在路上不是面帶愁容,而是歡天喜地,雀躍地傳報主復活的喜訊。

現在我們還是面帶愁容向人宣講被人陷害致死的耶穌的厄瑪烏二徒,還是經驗耶穌出死入生後,返回耶路撒冷宣講主逾越復活訊息的厄瑪烏二徒?

23/4/19
 
讓心去聽
 

瑪利亞瑪達肋納熱切地尋找耶穌,但找到時卻沒認出是祂。其實,我們很多時候也是一樣,我們渴望成長,但機會一來到,卻會嫌它麻煩。我們渴望平安,但平安來到時,我們能認得出通往平安的路嗎?或許平安要通過奮鬥、痛苦、不停的溝通和等待才會來臨。這時,我們還要平安嗎?主耶穌的復活讓我們意識到天主的禮物、祂的生命和恩寵遠超乎人能想到的。所以,重要的是要學會聽,這樣才能聽到禮物的到來。在福音中,瑪利亞瑪達肋納眼見天使,也不以為然,她看著復活的耶穌,也無動於衷。顯然地,天主給的禮物跟眼睛習慣看到的,完全不一樣。就是說,我們多次第一眼認不出恩寵來。那瑪利亞瑪達肋納是怎麼認出復活耶穌來的呢?是當她背對耶穌時,用耳朵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呼喚,才認出是耶穌來。「聽」需要時間,「聽」需要聽進去,「聽」需要時間理解。換言之,「聽」沒有像「看」的那麼快,但在信仰的道路上,「聽」比「看」還來得重要。連在看聖言時,也其實是在聽聖言,嘗試意識到在幕後對我們說話的天主。在日常生活中,要怎麼才能找到復活的耶穌和祂所帶來的平安和喜樂呢?多多學習聽;首先聽自己內心真誠的渴望─—不被抱怨、憤怒、難過蓋起來的那微小聲音。然後,聽在狀況中天主帶來的禮物。很可能,這份禮物就是我心所渴望的。讓我們不要限於判斷眼前的事,但給它時間對我們說話。

22/04/19
 
依靠信德
 

我們怎麼有這好福氣相信白白愛我們天主呢?復活的消息怎麼從兩千多年前的以色列傳到今日在世界各地的我們呢?就是因為有人傳給我們。在今日福音裡有兩個故事,一個是婦女和耶穌的故事,另一個是士兵和司祭長的故事。婦女和士兵看到空墳墓一樣都害怕,士兵因為害怕而按照司祭長說的話做了。他們不管良心的斥責,只管保管自己的工作,不要惹麻煩。婦女們呢?她們看到空墓,聽到好似天使的訊息,叫她們去報告耶穌復活的福音,也就去了。她們「又恐懼又異常喜樂。」信仰可以讓我們又恐懼又喜樂嗎?又相信又懷疑嗎?又平安又不平安嗎?我們心裡常會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情緒。在祈禱時,同時並存全心信主和對祂有恐懼的感覺。面對親友,同時會有愛他又恨他的情緒。在福音中,婦女們雖然面對複雜的情緒,她們卻憑著信德去報告耶穌復活的消息,而在路上耶穌也真的與他們會面了。如果在面對空墓時,她們選擇靠自己的情緒,讓害怕和質疑帶領她們遠離團體,那麼她們也不會遇見耶穌了。婦女們選擇相信,即便心中的感受不支持信德。聖保祿呼籲說,要憑信德生活,這會讓我們大膽地與主同在。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感覺,例如:我感覺不了天主、我感受不到原諒這人的感動等。當眼前和心裡都說要在愛德上往後推,只有信德會指出往前走的路。今天的你和我聽到了前年傳下來的信德報告,今天憑著信德生活,也憑著信德把耶穌復活的福音傳出去。

21/4/19
 
我必須復活
 

復活節快樂!為什麼要快樂呢?因為主耶穌復活了嗎?那你和我呢?我們是否復活了?是否參與了復活主的喜樂呢?主言會的會祖博內特神父說:「參與上主的喜樂應該是我們生活的常態……我們受洗時,就有這特權參與復活生命的喜樂……基督徒必須體會到這樣的喜樂,才能長久追求祈禱的生活,才能持續在任何情況裡選擇基督。否則那人只會渴望別人的愛情、肯定和報酬。因此,我很有興趣知道要怎麼活得這樣的喜樂。」那你呢?你有興趣知道該怎麼獲得復活的喜樂嗎?是否願意拋開一切去追求它呢?博內特神父指出,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將重心放在天主那裡,而是被其他的人事物束縛著。心中唯有主,無論別人的評價,無論事情順利與否,都不會帶走我們的尊嚴和平安。心中唯有主,什麼都能包容;相反的,心中沒有主,連最小的麻煩也足於讓人失去平衡。福音中有這一句話:「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這「必須」希臘文的dei指一種神聖的必要性。就如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基督徒也必須復活。這「必須」是天主父的迫切性—─祂熱切期待耶穌復活,也迫不及待我們復活,活出復活的喜樂。祂的幸福就是看到我們每一位復活起來。所以,賜下主耶穌來為人開路,教導在苦中的「信賴」才是復活喜樂的要點。一有信賴,就把中心從「我」轉移到「天主」,壓力也會減少,對父的盼望和感恩也會隨著進到心來。復活的喜樂是每一位受洗者該有的權利。不要那麼容易棄權,而要努力信賴,讓心裡只有主耶穌在主導。

20/4/19
 
信德的護照
 

如果此刻你感到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一團糟,事事不如意,生活漫無方向目的,甚麼也提不起興趣或幹勁,那麼,你正是復活的基督要親自同行的人。如果此刻你抱怨天主的安排,不明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惡疾,那麼,你正是復活的基督要親自解釋的人。或許你會說:「我的生活實在忙透了,那裡還有時間去祈禱!」或許你曾經失望地說:「我已經受夠了,信仰實在幫不了我,不要再跟我來這套陳腔濫調!」又或者:「我的心情壞透了,那有興趣看聖經!」在此刻,復活的基督正要向你顯示衪手上的釘孔,分擔你的憂愁。 信德的護照讓我們在每天的生活裡,特別在焦慮、痛苦、抱怨中,發現新的空間,新的可能,新的國度。復活的基督通過衪的聖神,臨在於我們的生命旅途上。每次與衪相遇,無論困難多大,擔子多重,創傷多深,希望多渺茫,衪總會帶引我們跨越。復活的基督教我們明白,人生的努力是不會白費的,縱使人生的路似乎愈走愈窄,甚至以墳墓作終結,那裡只不過是出發到新天新地的關卡。 今天,除了在聖體聖事經驗復活基督的臨在外,我們更需要學習耶穌所愛的門徒,在空墳中發現復活的基督。空墳已不單是昔日埋葬耶穌的地方,也是今天人生旅途上處處幽暗的角落。或者更好說,空墳是整個隱晦不明的世界。我們現在藉相信而進入的國度,將來便會親眼看見;現在藉空墳而發現的復活基督,將來便會面對面與衪相遇。那時,幫助我們相認的,正是彼此身上的傷痕;教我們回憶的,正是今天的邂逅。面對人生的空墳,不要忘記帶你的信德護照,趕快出發吧!你自會相信、看見和發現,沒有甚麼是不可能的,沒有路是行不通的,沒有地方是遊人止步的。如果再呆立在空墳前,你只看見殮布和汗巾,把自己困在昔日的傷痛,卡在種種的無奈和哀痛中。

19/4/19
 
陪伴你
 

每一個人必須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沒有人可代替你背。這是主耶穌受難時要教我們的珍貴課題。人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十字架就會把錯往外推,怨天尤人。人因為不喜歡看到自己的限度,選擇逃避,選擇封鎖自己。無論如何,我們怎麼逃避也沒有用,因為十字架就是我們自己。至高者天主子不需要受難受苦,卻願意用自己的經歷幫助我們看到,十字架沒有想象中的可怕,因為有聖母的陪伴。她會勇敢站立在身邊,默默地鼓舞我們永不放棄,永不氣餒。她願意等待,又等待……她的等待表示一種無限的信心和希望。我們的希望很快就消失無影,信心也輕而易舉地倒塌,但聖母的力量會幫助我們撐到最後。主耶穌從苦架上往下看,深深感受到母親的慈愛。即便身邊的人都反對祂──一週前歡呼祂為救世主的群眾都背叛祂,士兵也毫不留情地搶走了祂唯一的尊嚴,但聖母的陪伴卻使耶穌看到天父也同祂在一起。到最後,我們不需要任何的禮物和賞報,只需要陪伴,只需要知道自己不是孤獨的。雖然你和我必須背負自己的十字架—─自己的壞脾氣、不耐煩、自我要求過高、自我貶抑、被動的個性等,但因為信仰,我們卻不孤獨。耶穌在人生的最後一刻,有聖母和門徒(代表教會團體)在身邊,也有天父、有聖神和天上的天使和聖人們在等待,這一群愛我們的同伴等待我們痛苦的結束,等待復活生命的開始。「完成了」,主耶穌,祢的苦路完成了,求祢給我同樣的愛和意志力,走完我的路。

18/4/19
 
三個察覺
 

人生,就像一幅未完成的畫,充溢太多的迷茫,無從下手。主耶穌或許沒想到僅僅三年的使命工作會面臨生命的結束,也許也未想到自己精挑細選的一位愛徒竟然會背叛祂……人生多變數,要如何生活才能平安呢?在福音中,出現三次「知道」,希臘字是eidó,不只是指知識上的認知,而更是指出一種更深層的覺察。在耶穌人生最動盪的那一夜裡,主耶穌察覺到三點,而這也成了祂面對十字架的力量來源。首先,「耶穌知道/覺察祂離此世歸父的時辰已到。」我們一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就離死亡越來越近了。沒有信仰的人,他們會用「忙」來逃避這事實,生活如同沒有死亡這回事。有信仰的我們卻會準備好自己,愛該愛的人,原諒該原諒的人,該放手的也現在就放;不會拖,也不逃避,因為要準備好回天父那裡去。耶穌第二個覺察是「知道父把一切已交在他手中」,意識到天父對我們的依賴和信任;祂把我們的生命、家人、工作、能力完全交託給我們,任我們管理。若愛天父的話,那就會有責任感妥善地管理一切,但也會放心地,在盡力後,把一些交回給父,因為一切原來自祂。包含自己的生命也來自父;這是耶穌第三個察覺:「(祂)知道自己是從天主來的,又要往天主那裡去。」你呢?你深相信這信仰的真理嗎?這信念會改變你處事待人的態度和方式嗎?它會讓我們更謙虛、更能放手、更喜樂嗎?察覺到你我人生基礎的真理,這會幫助我們安然度過人生的低谷,走到天父早已為我們預備的高峰。

17/4/19
 
平安的泉源
 

教會每天邀請我們過聖週,就是希望我們會思念耶穌,為了要讓我們冰冷的心燃起對耶穌的感激和熱愛。若是你,你會為你人生的最後一週做什麼呢?耶穌做了什麼呢?他選擇跟門徒們在一起慶祝信仰的節日──逾越節。這節日紀念以色列人如何從逃出奴隸的生活走向自由的幸福。在今日的福音中,耶穌要門徒們特地去找某個處所,用心去準備這節日。在這裡,耶穌要教導我們什麼呢?無非是指引如何出走奴隸之路。耶穌的門徒是奴隸嗎?你和我是奴隸嗎?在肉體上,我們看起來是自由人,但在心靈上、在精神上,我們或許是奴隸。就看猶達斯好了,他為何要出賣耶穌呢?看看我們身邊的人,他們為何要出賣親友,對他們不忠、不願原諒、用偏見和冷漠對待?奴隸不會愛他人,他只會愛自己,以自己為中心去考量一切。猶達斯跟耶穌跟了三年,但是他還是沒有讓耶穌的話語和行為改變他,他還是用自己習慣性的思考模式、做事風格來生活。最後,對他最重要還是私利,還是那三十塊銀錢。奴隸的心態就這樣。耶穌今天轉向你和我們問:「我要在你那裏舉行逾越節。可以嗎?」「你可以與我慶祝、活出從奴隸的自私生活被釋放出來,走向復活的生活、以愛為中心的生活嗎?」聖週提醒我們只有當我們是自由人時,不被私慾束縛住,才能愛人如耶穌愛他們。這時候,我們也抵達了福地,品嚐了復活生活的滋味。

16/4/19
 
愛問的門徒
 

在今日的福音裡,有主角耶穌和配角──猶達斯、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門徒。猶達斯一句話都不說,他似乎默默在接受耶穌的話、安靜地拿了耶穌遞給他的餅。表面看來,他很乖,很聽話。連其他門徒們也以為猶達斯出去是為了幫他們買東西,或是要捐東西給窮人。然而,只有主耶穌知道猶達斯內心的計畫。在我們亞洲人的成長背景,會常聽到「乖、聽話」這樣的讚美,所以誤認為只要不挑戰權威,按照別人說的話乖乖去做就是優點。然而,這樣的人在面對社會的多變或面對人心險惡時,有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呢?在猶達斯的身上,我們明顯看到一個失敗的例子。在別人的眼中,他表現最好,但最後卻背叛了耶穌。那麼,當我們在實際生活上面對困惑和懷疑,是否願意跟一位修女、神父、教友提出來,渴望分辨、渴望認出聖神的指示呢?人生的路本來就不容易走,而且信仰的路也更是充滿誘惑和危機。猶達斯應該沒有跟耶穌分享過心事,所以到最後,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位耶穌愛的門徒,自認是耶穌所愛的,就是因為常和耶穌分享內心的好壞,尋求指引和成長的機會。在這聖週二,讓我們認出信仰的危機,就是自以為甚麼都懂。讓我們學習伯多祿的榜樣:他在短短的福音裡就問了三個問題。我們怕問問題會現出自己的無知,維護的是面子。耶穌在伯多祿心因為越來越重要,所以為了積極想跟隨耶穌,找尋答案。

15/4/19
 
心之所向
 

同樣一個人、一件事,每一個人對它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都會留意到不一樣的事。比方說:醫生會習慣性的看你的健康、心理學家會習慣性的看一個人的行為動機、小偷會習慣性的看你的錢包等。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猶達斯雖然是耶穌的門徒,每天和耶穌在一起、聽祂說話、看祂做事,但他看見的卻是錢曩,計較的是利益,完全沒有留意到眼前正在上演著一個動人的、愛的行動。瑪利亞也許沒有猶達斯那樣每天和耶穌一起在外奔走,但是,當耶穌來到的時候,她卻看到一個值得讓她用最珍貴的純「拿爾多」香液敷抹的「愛人」。猶達斯就像是生長在活水泉旁的枯木,即使有甘甜的生命活水卻不願意去汲取,因此他的心是苦澀、乾枯的。你知道嗎,其實像猶達斯的人不少。你何時看到別人的好,卻不懂得讚美、不懂得感恩,反倒批評別人虛偽、假惺惺,用一千個理由要證明他人如何不對。這時候,要小心。你是否問過耶穌他如何看那位被你批評的弟兄、姐妹?瑪麗亞卻有一顆單純的心。她看到自己心愛的耶穌在面前,就不去想「拿爾多」有多貴,值不值得、別人怎麼說,而只單純的想愛耶穌,所以那份愛是多麼的有力量,毫無保留的慶祝出來,也讓周圍環境也充滿了馨香。她的大方完全的表露了她內心的愛是如此的大。我們大部分人已經喪失活在當下、愛在當下這份單純的能力了。因為我們不再單純,我們的愛也自然失去力量。不是嗎?

14/4/19
 
改變和成全
 

今天我們聽到耶穌榮耀的進入耶路撒冷時,騎著的是一頭驢子。驢子有個出了名的固執脾氣,只要它不願意,無論主人怎樣鞭打,驢子也無法讓它向前走。但是,耶穌卻在祂使命關鍵的時刻,選擇了一頭沒人騎過的驢子,給它一個從來沒有做過的任務,為什麼呢?我想,很多人都不喜歡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其實很多時候人不愛改變都是因為自信心不夠,又不想讓別人發現,不是嗎?比如說:當長上發給你新任務、要你嘗試新的工作時,你也許心裡會充滿抗拒、害怕,怕自己做不好而丟臉。或當你已經很習慣用一種方式做事,而且效果也不錯,卻有人帶著新的建議、新的想法想要做出改變時,你會因為怕麻煩而想出一千個理由不採取他的想法。你是否想過,其實生命中的改變背後都有天主的邀請。我們可以固執的,用意志力去迴避,抵抗改變,或者我們可以接受它,讓自己嘗試接受不一樣的經驗。也許,天主的恩寵能在我們願意嘗試新的事物中,進入我們的生命,成就了更大的事,不是嗎?你能想到你生活中有哪些時候因為勇於改變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讓聖神教導你從這個經驗中看到天主的恩寵,讓你更相信天主。再來,福音中的驢子,因為願意首次被騎,無意中成為陪伴耶穌走上祂最困苦、也最重要、最光榮的使命——祂的愉悅奧跡。當你勇敢接受生活中的改變的不便和痛苦時,不要以為它是沒有意義的。你也可以如同這驢子,陪伴耶穌走在祂因為愛而犧牲的路上。你願意嗎?

13/4/19
 
和平的方式
 

什麼是平安?沒有戰爭就是平安嗎?你為了平安,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在今天的福音中,司祭長和法利塞人在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這人行了許多奇跡,我們怎麼辦呢?如果讓祂這樣,眾人都會信從祂,羅馬人必要來,連我們的聖殿和民族都除掉。」猶太人的領袖在羅馬的統治下已失去政治權利。為了保住有限的宗教權利,他們願意活得低調。但,當耶穌的名聲漸起、宗教領袖便害怕引來羅馬人的注意,因此他們決議殺害耶穌,用暴力的方式消滅他們認為的問題的根源。「你們什麼都不懂,也不想想:叫一個人替百姓死,以免全民族滅亡:這為你們多麼有利。」但,暴力真的能夠解決問題嗎?當自己或自己的朋友被傷害、得罪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生氣,衝動想用暴力的言行去報復,討回公道。但是,何時你曾體會,贏得了一場口頭上的戰爭、或透過各種陰謀報復了對方後,你心頭留下的是平安?還是你更熟悉的是報復後的苦澀、羞愧、甚至是更強烈的需要強詞奪理,證明自己是對的?你難道不曾想過,那缺乏平安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你已經遠離天主了?而強詞奪理只能讓你遲遲無法回家,回到天父的慈悲中?看看福音的司祭長和法利塞人,你失去平安時,是否和他們的模樣相似——面貌和心腸變得醜陋、扭曲?這肯定不是你我所要的!看看十字架上的耶穌,祂被不公平的對待、被暴力殺害,卻散發出平安的光芒。暴力無法把祂從父的愛中奪走。你理解這真理嗎?

12/4/19
 
愛帶來和平
 

耶穌的逾越節越來越近了。祂和猶太人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今天我們看到猶太人開始想用暴力對付耶穌,拿起石頭想要砸死耶穌。他們雖然承認耶穌所行的善事,但是卻無法接受耶穌稱自己是天主子,是天主。公平的說,他們對耶穌的氣憤也是出發於對天主的愛,因為猶太信仰堅持相信天主是唯一的天主,所以他們才覺得耶穌在說褻瀆的話。面對和耶穌的衝突,他們選擇用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好像把問題的根源消滅了,衝突就會解決,和平就會來到。但事實上,暴力從來不能解決問題。教宗方濟各說過:「尖銳刺耳的武器從來沒有帶來和平,戰爭呼喚戰爭,暴力衍生暴力。」當我們想用暴力去消滅和我們不一樣的人時,我們心裡就已經先失去了平安。聖德肋撒姆姆說:「當我們沒有平安的時候,那是因為我們忘記其實我們是屬於彼此的。」但是,耶穌對人類的愛卻是那麼大的。當人們用暴力威脅祂時,祂選擇不還手,反而用愛去超越怨恨,去瓦解暴力。美國人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說:「仇恨讓生命癱瘓;愛卻釋放生命。仇恨混淆生活;愛卻使它協調。仇恨使生活變暗;愛卻照亮它。」耶穌的生命就清楚的顯示出這個真理。看,在祂的逾越奧蹟中,祂雖然因人們的仇恨被釘在十字架上,但祂卻用最大的愛去接受了,把自己奉獻,為救贖罪人。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也被召叫跟隨耶穌踏上和平、寬仁、及愛的道路。你願意放下心中對某些人存留的仇恨嗎?

11/4/19
 
我認識祂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誰如果遵行我的話,永遠見不到死亡。」我們知道即便人類自古以來都想盡辦法要長生不老、但到如今連最先進的科學也仍然無法無止境的延續一人的生命。顯然耶穌指的永遠見不到的「死亡」不受限於肉體層面,而是關乎我們的永生。永生是什麼?「永生就是:認識禰,唯一的真天主,和禰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若十七3)。耶穌生命的秘訣就是和天父緊密的關係,「我認識祂,也遵守祂的話」。認識天父讓耶穌有力量、有希望的去面對生命中的黑暗勢力,不被它擊敗。比方說,耶穌所愛的百姓對祂不解、反對祂、甚至想置祂於死地。祂也許也會感受到委屈、錯愕、也許也曾面對退縮的誘惑。就在這時候,耶穌更積極依靠天父、透過祈禱和天父的心思連接,從天父愛的泉源汲取繼續去愛的力量。同樣,我們在生活中也不時會遇到很多不完美,甚至是荒謬的狀況,讓我們對很多人、事、物幾乎「死心」。這樣內心的死亡——失望、絕望、恐懼、疑惑所帶來的痛苦有時能超越肉體死亡的痛苦。這是之所以有些人會選擇自殺、接受身體的死亡為逃避心裏的痛苦。但是,耶穌以自己的生命告訴我們,要得到永生,當我們和心裏的死亡面對面時,該做的不是逃避而是穿越,但也不是一個人,而是賴著天主的力量,從祂那裡吸收所需要的能量。你好奇耶穌每天需要花多少時間和天父相處,才能完全「認識」父嗎?那你願意為了能品嘗到永生,每天花多少時間去認識天父呢?

10/4/19
 
開放才能相信
 

福音中耶穌和那些相信祂的猶太人對話、辯論。你是否也曾嚮往活在耶穌的時代,能和祂近距離互動,特別是當你對信仰、對生活、倫理各方面有疑問時,能直接問祂,聽祂解釋該有多好?再來,如果耶穌的道理沒有那麼容易接受,我們還可以不斷和耶穌溝通,直到祂自己說服我們為止,不是嗎?但,看看福音中的猶太人,我們也可以體悟,原來,並不是親眼看到、碰到、聽到耶穌的人都會開竅、就能夠信得更深、活得更整合。這些猶太人雖說是信了耶穌,但是他們卻仍然有很多舊的觀念還無法放下。他們喊著口號「我們是亞巴郎的後裔,從未給任何人做過奴隸……我們的父親是亞巴郎」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遠離亞巴郎當初因信德而成義的規範。試想,假設我們遇到一個不斷誇讚自己家族或背景的偉大,和他談話都要聽他誇讚自己是某某偉人的後代、某某偉人的朋友、某某名校畢業等,相信不久我們也會厭煩。當一人覺得自己已經夠好了,又怎能向別人學習,又怎會接受改變呢?你知道嗎,驕傲和缺少開放才是讓我們和耶穌有距離的原因,而非時間和距離。試問自己,你今天是否也有哪些堅持不放的「好」或「道理」?它們是不是耶穌所說的「真理」呢?要讓耶穌的「真理」滲透我們的「道理」也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祈禱中我們可以和耶穌辯論,但缺乏了謙卑接受改變的可能,那辯論必定是沒有意義的獨白!

4/9/19
 
聖神教我相信
 

若望福音中耶穌經常說話像繞口令,聽起有韻律、一會兒說自己,一會兒訴別人,相當悅耳。但你也許像福音中的猶太人,不太明白祂的話,不是嗎?畢竟耶穌講的不是只有來自人性的話,而是來自天主的話。當我們看聖言卻看不懂的時候,讓我們祈求聖神來教導我們,因為耶穌曾說過:「那護慰者,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來的聖神,祂必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聖神能夠教導我們認識天主,去相信祂是愛我們的好天主。只有當我們相信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開始用信仰的耳朵去聽祂對我們所說的話,也願意去接受它。比如說,今天的福音中,耶穌三次說:「你們必要死在你們的罪惡中!」你如何看這句話?或許你會覺得這是天主對不服從祂的人們的威脅。那麼,天主對你來說便是一個嚴格苛刻的天主,要求人民絕對的服從祂。這樣的天主你能害怕卻不一定能愛,能服從但卻不一定能有平安,不是嗎?但是,如果我們祈求聖神讓我們認識天主的真面貌,也許我們會發現當耶穌說:「你們必要死在你們的罪惡中!」不是一個威脅,而是一個警示。天主看到祂的子民因犯罪而走偏、走上死亡的路,祂並不快活,因而想極力阻止他們。這樣去理解,我們對天主就有另外的感受,較能對祂產生愛和信任,不是嗎?福音中許多人因耶穌的話相信了,雖然我們知道他們並不是完全明白。也許,相信而不是理解才是那扇更能讓我們靠近天主的門!

8/4/19
 
相信光
 

「禰為禰自己作證,禰的證據是不可憑信的。」法利塞人的話聽起來挺有道理的,不是嗎?就因為一個人可以說自己有多好、有多厲害,並不代表他的話是真的。一般人除非看到那人真的做到,以行動證明自己,是不會輕易相信他單方面的見證,不是嗎?但是,我們看到福音中的法利塞人卻和一般的人不同。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表達祂的一切作為都是光明正大,在天主前、在人前都沒有需要隱藏的。法利塞人肯定聽過耶穌所行的好事、遇到從耶穌那裡受惠的人,甚至他們可能也親眼看過所行的一些奇蹟。耶穌的生命不已經是祂最好的見證了嗎?但是法利塞人卻因心硬,而拒絕相信。心硬指的是一顆冷漠、不敏感、麻木、不屈服的心,它是相信的最大敵人,阻礙我們聆聽天主的話,接受祂的指引,接受被改變。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心是這樣的,你也不要一直這樣下去,就祈求耶穌碰觸你的心,用祂的力量溫暖、軟化它。要知道,當耶穌說自己是世界的光,隨後便向所有渴望跟隨祂的人承諾:「跟隨我的,決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人生短暫,我們活在世界上不是盲目靠運氣、靠詭詐打拚。耶穌向我們承諾,如果跟隨祂必會在人生道路上找到方向,找到意義,生命也會發光發亮!光明的生命不在於我們多有競爭力,多能把握外在的資源,它是來自內在和耶穌的連接,讓耶穌的話語碰觸我、說服我。你願意選擇走在光明中嗎?

5/4/19
 
最重要
 

是誰或什麼價值在你生命中有最大的力量,能夠影響並主導你的各種決定?福音中,我們可以探討在耶穌生命中到底有哪些價值對祂重要。首先,我們聽到耶穌不願周遊於猶太,因為猶太人要圖謀殺害祂。對耶穌來說,自身的安全很重要。祂熱愛生命,不會魯莽冒險。換你,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保護自己的生命,盡量遠離傷害身體的惡習,或過度的壓力呢?後來耶穌在帳棚節卻暗中來到耶路撒冷。可見,耶穌猶太人的身份、文化對祂很重要,促使祂冒險進城去過節。對你來說,家人的幸福、團體的和樂、民族的光榮是否勝過自身的安穩?你的價值是來自自己的成就,還是更多來自屬於某個團體,以及那團體對你的認可?再來,原本耶穌暗中上去耶路撒冷,後來卻在聖堂內放膽地講論天父的道理。原來願意低調保護自己的耶穌,論道天主的真理,卻大膽、不隱藏。可見,天主的意願對耶穌來說比什麼都重要!換我們,我們在做任何事的時候,是否把最重要的考量留給天主?即便有,我們是否能夠大膽慷慨地成行祂的旨意?還是當天在天主要我們做祂的證人時,我們還在顧慮到自己的名譽、面子,而不願意冒險承認祂?今天耶穌告訴我們祂的力量是哪裡來的:「我不是由我自己而來,而是那真實者派遣我來的。」祂目光只注視天父,從父那裡得著力量,也把自己的生命、時辰交託給父,因為只有天父掌握祂的生命。這是對天父多麼大的依賴、相信阿!你渴望有耶穌那樣對天父的信賴嗎?

4/4/19
 
作證
 

今天的讀經和福音討論的主題是「作證」。在福音中,我們聽到耶穌以對話的口吻討論作證。讀經告訴我們在聽到主的言語之後的正確回應。 耶穌在福音中的話,頗有家人訴情的味道。祂指明了猶太人雖有尋求救恩的途徑和方式,卻沒有正確的動機。最終是,雖有其門,而不得入。耶穌一一羅列每一種方式,具體講明這些為自己作證的方式。同時,也告誡猶太人不得作證真諦的原因。 在出谷紀,天主和梅瑟的互動過程,當是猶太人在聽到耶穌勸勉後,該有的正確態度和行動方式。梅瑟是回應救恩的模範,他沒有尋求自己的光榮,也不忘記仰賴天主的仁慈,並從已往救恩的經驗中,找到天主施恩的證據。 仰賴天主的寵佑,我們同樣可以找到天主救恩的證據,並正確運用天主施予的得救恩途徑。當我們因各種軟弱誤入歧途時,我們同樣可以仰賴天主的恩寵,像梅瑟一樣,不忘記過往,從救恩經驗中,找到天主仁慈的有力作證。 

3/4/19
 
工作靈修
 

「我父到現在一直工作,我也應該工作。」聽到耶穌的話,有些人會感到壓力。這個社會節奏已經那麼快,很多人每天的工作時間雖然已經很長了,但仍然有做不完的工作。耶穌是在提倡要當個工作狂嗎?難道需要休息是個罪嗎?何況這社會似乎把人的價值放在他們的生產力——做得好、效率高、業務多的員工才是老闆的愛徒、公司的好員工,讓很多人不敢不死命工作,以免被社會淘汰。但是這真是耶穌的意思嗎?當然不是。耶穌今天給我們揭露工作靈修的重點——我們不是工作的奴隸。相反的,因為天主在創世紀六天工作創造了萬物,而人類即擁有天主的肖像,也被召叫透過工作去改造這世界,把天主的王國帶到人間。因此,天主要的工作應該是那一些可以提升人類及萬物的尊嚴的,而不是盲目的工作,甚至是剝削人的基本權益的工作。「子不能由自己作什麼,祂看見父作什麼,才能作什麼;凡父所作的,子也照樣作……就如父喚起死者,使他們復生,照樣子也使祂所願意的人復生。」對耶穌來說,祂的每一個舉動都是在做天主的工作。這樣的工作讓祂充滿激情、力量。但如果我們的工作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只在比較所得是否和自己的付出是相稱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會厭惡工作,覺得它沒有意義,卻害怕離開。如果你處於工作的瓶頸,不如在祈禱中和天主對話,學習在工作中看到天主的旨意,並問天主祂把你放在特定的崗位是為了成全祂什麼更大的計劃。

2/4/19
 
看到需要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遇見了一個患病三十八年的病人。問他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你願意痊癒嗎?」耶穌為什麼問他這個問題?一個生病將近四十年的人不是理所當然想要被治癒嗎?奇怪的是,那個病人並沒有直接回答他想要,而是把他一直無法被治癒的原因歸咎於別人都搶先於他。即便如此,耶穌仍然因為愛他而治癒了他。但他們第二次見面時,耶穌卻提醒他「不要再犯罪」,而要積極尋求正確的道路,畢竟得救也需要靠自己積極爭取。不過,這段福音耶穌也告訴我們,我們除了尋求祂外,也要用愛和關懷來幫助身旁弱小無助的兄弟姐妹。福音中的病人已經患病多年,卻因為旁人的漠視而遲遲無法進到池子接受治療。何況,他身旁的人並沒有為他神奇的痊癒感到任何喜悅,而是用安息日的規矩澆他一頭冷水:「今天是安息日,不許你拿床。」當我們在檢視自己信仰生活時,可以問自己:我是否漠視社會上「弱勢」的一群人呢?我是否忽略那些一直存在周圍、需要幫忙的弱小兄弟姊妹呢?而當我看到他們的生命有奇蹟出現,我會向猶太人澆他一桶冷水,還是像「浪子回頭」故事的父親一樣開心擁抱失而復得的小兒子?仔細閱讀這段福音後,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既是那個病人,也是猶太人。讓我們在四旬期中,特別邀請耶穌跟我們一起行走,大聲告訴祂我們願意被治癒,也請耶穌讓我們在弱小的兄弟姊妹中看到祂的影子,以及聽到祂的邀請:「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

1/4/19
 
願意相信
 

你的信德有多深?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在生命面臨重大的困難和危機時才能知道。福音中的王臣因為孩子病重的緣故,來求耶穌,說:「主,在我的小孩未死以前,請禰下來罷!」想必他也曾嘗試用其它的方式醫治自己的兒子,但卻沒有效,才找上耶穌。他把耶穌當成一般的醫生,要求耶穌下去看看兒子。但是耶穌卻沒有跟他去,反倒吩咐他:「去罷!你的兒子活了。」只有這樣一句話承諾了一個遠距離的醫治,沒有更多的保證,也沒有多解釋,王臣就信了耶穌向他說的話,走了。試問,要是你是那位王臣的話,你會走嗎?像王臣一樣相信且平靜的走嗎?還是,你雖然走了,心裡卻滿是懷疑、擔心、放不下,沒有平安?福音中,王臣的兒子的確活過來了,而且病情就在耶穌向他說「你的兒子活了」那時候開始好轉。這是令人驚嘆的奇蹟。但重點是,這奇蹟能夠實現,除了因為耶穌有力量意外,王臣的信德也是不可缺的。試想:如果當時他聽了耶穌的話卻不相信,或抱怨耶穌沒有給他面子,對耶穌的回應感到不滿,等,你認為同樣的奇蹟還會發生嗎?很有可能不會,因為我們的缺乏信德會阻止耶穌的力量在我們以及世界上發揮它的功效,就如耶穌的同鄉,因為不相信,也不願意相信,而讓耶穌無法在祂的家鄉行奇蹟。今天,讓我們祈求聖神堅定我們的信德。要相信天主是願意幫助我們相信的,因為祂了解我們軟弱,「除非你們看到神跡和奇事,你們總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