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0/21
天主的價值觀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到了法利塞人家中吃飯。那天是安息日,他們細心觀察耶穌會否做些甚麼,讓他們找到逮捕祂的理由。在新約中,基督徒一起聚餐本來應該充滿喜樂,是一個共融的時刻。但在這個宴會裡,被邀請的人忙著爭坐首席,人們互相視對方為敵人。
耶穌留意到這情況,便以說比喻的方式教導他們。祂警告爭取上座這種行動也許帶來不能預期的消極後果,因為可能有身份地位更高的客人會來到,主人將因而要求這些原本爭得上座的人讓位,他們便會因自己的行動而導致公開的蒙羞。
接著耶穌說明受邀者先尋求末位的好處,他們不僅可避免不必要的羞辱,而且主人更會在必要的情況下,親自前來請他們登上高位,他們便可因此而得到光彩。最後耶穌提出一個顛覆世俗價值觀的結論,這個價值觀是天主的價值觀:「凡自高自大的必被貶抑,凡自謙自卑的必被高舉。」
29/10/21
行動的愛
法學士和法利塞人都是知識淵博的人,卻不懂得回答耶穌的問題,默然不語。不是說知識沒有用,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在真理中實踐愛德》教導我們,沒有知識的行動是盲目的。可是,知識沒有愛卻是沒有生命的。因為法學士和法利塞人的知識沒有生命,所以不能解釋,為什麼在安息日不許治病,但當自己的兒子掉進井裡,卻必須立刻拉他上來。
知識若要變成可以指導人生活的智慧,就要先用愛德之「鹽」來「調味」。患水臌症而不獲醫治的人,前景一片黑暗。這時,愛是唯一的光,照亮黑暗的世界,給予人生活和行動的力量。守安息日和治病的衝突,惟有在愛德所淨化的目光下,才能夠發現具體可行的解決辦法。只有當愛成為法律的中心,我們才會明白,治病和拯救掉進井裡的兒子,符合安息日崇敬天主的精神。
28/10/21
徹夜祈禱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教導我們該怎樣向天主祈禱。我們該單獨向天主祈禱,把所有關於世俗的憂慮放下,使我們的心神能被提升,進入默觀中。這就是耶穌上山祈禱的原因。
我們身為基督徒,看到耶穌在福音中為我們作的示範:「他徹夜向天主祈禱。」基督為我們徹夜祈禱,我們為了自己的得救又該怎樣做呢?
我們應該在晚上起來祈禱。在晚上,我們的靈魂比較純淨。晚間的黑暗和寂靜能幫助我們為自己的罪而哀傷。正如火能消除鐵鏽,晚禱對於罪惡的消滅有更大的效力。即使我們不常在晚上起來祈禱,只要我們能這樣用心儆醒祈禱一次已經足夠。
27/10/21
得救的人多嗎
「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相信每個人都很想知道答案。沒有人不想知道自己會不會得救?哪些人才會得救?耶穌並沒有正確的答案,而且祂不只對提問的人說,還有其他人一起等著耶穌的回答。
耶穌勸她們說:「你們竭力由窄門而入吧!因為將來有許多人,要想進去,而不得入。」雖然有許多人想要由窄門而入,但不得入,因為要入這窄門不容易。唯一的進入方法就是愛、就是活出基督徒的精神。不要以為參加彌撒、在教堂服務、參加教會的活動、做義工、等等,就代表足以進入窄門了!
我們必須捫心自問「當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是否真心以愛為出發點?我的態度怎麼樣?」重點不是在為祂做事了沒有,而是我們有沒有愛、有沒有活出基督的精神。讓我們竭力由窄門而入吧!讓我們開始以耶穌的愛去愛吧!如果不這麼做,當我們敲門請祂開門時,祂會說:「我不認識你們是那裏的;你們這些做惡的人,都離開我去吧!」
26/10/21
信德的花朵
耶穌以一粒芥子來比喻信德:「如果你們有信德像芥子那樣大,即使你們給這棵桑樹說:你連根拔出,移植到海中去! 它也會服從你們的。」如果一粒芥子可比作信德,而芥子和芥子生長起來的大樹可比喻為天主的國,那在我們內的信德,不就會促成天國的來臨嗎?一粒芥子平凡而微不足道,但當它被碾碎,它的力量便傾盆而出;同樣,信德看似平平無奇,但當在逆境被壓迫時,這美德的恩寵便會滿溢。為主殉道的人都是一粒粒的芥子;他們信德的芬芳雖然本來被隱藏,但當遇到迫害,他們縱然倒在武力下,他們殉難的種子卻分佈到世界的盡頭。
主耶穌自己也是一粒芥子;祂願意被傷害,讓我們能看見「我們就是獻與天主的基督的馨香」。祂願意如芥子般被栽種在園裡,因祂曾被埋葬,然後祂復活,「成為大樹,天上的飛鳥都棲息在它的枝頭上」。本來如一粒芥子的主耶穌,復活後如大樹般被提升到天上,祂正是那覆蓋世界的大樹,讓天主的力量和聖人都棲息在祂那裡。伯多祿是祂的一個分支,保祿也是祂的一個分支,遠處的我們現在都向祂飛翔。
來讓主耶穌基督栽種在你靈性的花園,讓花園綻放出信德工作的花朵,並讓各種德行的香氣發放。凡結果實的地方,就有基督的臨在。
25/10/21
解開束縛
路加寫耶穌治病的過程,只輕描淡寫,沒有馬爾谷般的精采生動。然而,被病魔纏身十八年,一下子便好了,不用多說,這也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神蹟吧!為何會堂長不覺得奇怪,不去考究到底耶穌是誰,而卻只注意耶穌不守規誡,在安息日「工作」?耶穌直斥他們假善人。的確,他們所謂行善,並沒有從心出發,也沒有看見別人的真正需要,卻只執著於別人有沒有守規矩。
其實在現代社會也不難發現這些假善人,我們也可能是其中一份子。求主賜我們能真正看到別人的需要,不會只著眼於規條制度,好能及時伸出援手。
23/10/21
反省與悔改
22/10/21
分辨時代的徵兆
耶穌在今天的福音中說,能透過氣象變化來預測天氣的人,如果願意的話,大概同樣能從先知的話,辨別救主耶穌的來臨。先知已從很多途徑透露了基督的奧秘,所以如果他們明智的話,該懂得觀察這個時機,不致錯失得到救恩的機會。可是耶穌斥責他們:「假善人哪!你們知道觀察地上及天上的氣象,怎麼不能觀察這個時機呢?」
我們其實也必須在能力範圍內,預測未來,因為將要來臨的天氣、風雨、會發生的事情,無論是局部還是舉世的,激烈還是溫和的,都有可能事先推測;正如海員要躲避風暴的危險,旅客會留意天氣的變化,管家也要預備充足的水果;所以事先預測未來的好處,實在是人所共知。
21/10/21
價值改變
耶穌深知自己將被帶走,祂說:「我有一種應受的洗禮,我是如何焦急,直到它得以完成!」這洗禮便是十字架上的苦難與死後復活。祂多麼迫切希望人能醒悟和悔改,尋求天主的國。
跟隨耶穌、為主作證是一個長途競賽。中間會面對不同的挑戰和反對。最大的反對者,可能就是自己。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如果要跟隨耶穌而生活,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價值改變過來,才能為主作證。可是我們總是耽於安逸,不敢面對自己的罪過去悔改,白白錯失了成聖自己、 聖化他人的機會。
20/10/21
同人分享
今日福音提醒我們,給誰的多,向誰要的也多。交託誰的多,向誰索取的也格外多。
19/10/21
做好準備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吩咐門徒,叫他們要把腰束起,把燈點著,如同等候自己的主人由婚筵回來,好使主人來到時能立刻給他開門。祂說:「醒寤著的那些僕人,是有福的!」
耶穌曾不至一次教導我們要準備自己,隨時迎接祂的再來。祂說過十個童女的比喻,勸人仿傚明智的童女,為自己準備好足夠的油等候新郎。祂也曾勸我們要像家主提防盜賊一樣,不讓自己的房屋被挖穿。耶穌用上不同的比喻,要我們領悟同一個訊息:不論祂要在何時到來,我們都要時時準備好。
耶穌曾說過:「至於那日子和那時刻,除父一個外,誰也不知道,連天上的天使都不知道。」與其猜測祂再來的日子,不如積極的活好每一個當下,這樣,基督再來時,我們便能懷著喜樂歡迎祂。
16/10/21
吃到飽
15/10/21
一顆純樸的心
天主創造我們,深愛我們,正如今天福音所說「五隻麻雀不是賣兩文銅錢嗎?然而在天主前,牠們中沒有一隻被遺忘的。就是你們的頭髮,也一一被數過了;你們不要害怕!你們比許多麻雀尊貴得多了。」愛是一個邀請,邀請所有受造物邁向天主,天主的計劃就是天人合作。天主賦予人自由意志、選擇的權利,祂從來沒有逼迫我們。每天,天主隱藏自己,輕柔的喚醒我們,細心地呵護我們。當原祖父母離開樂園時,「上主天主為亞當和他的妻子做了件皮衣,給他們穿上」(創3:21),天主繼續悉心照料離開衪的人。
有一個小故事。有兩個活潑天真的幼稚園生,手拉著手,還握著一些七彩繽紛的玩具,跑進天主的辦公室。天主見到他們,立即歡天喜地的與他們一起玩耍。天主向幼稚園生說:「在我身旁,一定要用心接近天主。不能被七彩繽紛的玩具打擾。天主想進入人心,那些純樸的人,才能接近天主。」幼稚園生續問:「什麼才算是純樸的人呢?」天主笑說:「細心留意身邊一切有關『愛』的事情,作為祈禱、默想的材料,嘗試思考如何與天主的教導聯繫起來。那管是一件小玩具、一首歌曲、一套電影。」筆者說笑道:「我喜歡的卻是七彩繽紛的玩具。」天主哈哈的笑說:「不被打擾是關鍵,從萬物中發現天主,那就是純樸的心。」
14/10/21
福傳的障礙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繼續指責法利塞人和法學士的偽善。耶穌指出法利塞人的祖先迫害甚至殺害天主派遣的先知及使者。從表面看,法利塞人修建先知墳墓的表現,反映出他們與祖先不同,他們這樣做是補償祖先的罪過。耶穌卻對他們說:「可見你們證明,並贊成你們祖先所行的事。」耶穌說這話的意思是法利塞人其實正在重蹈祖先的覆轍而不自知——他們不接受耶穌這位天主子,更處處迫害祂,要從祂口中找到錯處。
耶穌之後對法學士說:「你們拿走了智識的鑰匙,自己不進去,那願意進去的,你們也加以阻止。」祂是指法學士把法律詮譯成一般人無法理解的條文,而更壞的是他們自己也不遵守法律。我們也該自問有否把福音的訊息切實的活出來?別人從我們身上看到的福音,是否跟耶穌所宣講的一致?否則,我們反而成了福傳的障礙。
13/10/21
分辨及反思
12/10/21
潔淨內心
耶穌受邀赴宴,卻沒有在入席前先洗手,引起主人的詫異。主人的反應認為耶穌未遵守猶太傳統關於「潔淨」的法規。耶穌的回應,很傳神地表達出他對這個主人的認識與憐憫:基本上這人不一定是惡意的,因此耶穌稱他為「糊塗人」,說他看不清「那造外面的,不是也造了裏面嗎?」外在的潔淨與否容易被察覺,內在的潔淨卻容易被忽略,但這卻是真正的潔淨。
11/10/21
神蹟已發生
你相信神蹟嗎?是多年前,一位女士於丈夫病危時,問我的。記得當時的回應是「我信」。但我並沒有分享,因為此刻,她需要的是被聆聽。
太太一直依賴丈夫,而丈夫亦對太太言聽計從,好一對恩愛的夫妻!因此太太對先生即將離去的捨不得,及後這份捨不得更成了對天主的憤怒!我是明白的。而丈夫雖不捨得,但明白他自己即將發生於他身上的事。記得於一個早上,在太太到病房前,他急急地對我訴說太太的經歷及性格,他的眼神就像將太太交托於我!
他們一家四口,大女兒已屆成年,而小兒子仍在求學。大女兒形容父親是嚴父,任何事都要以他為首。她自己對於父親即將要離世亦難於接受,所以一段時間不多出現於病房;但她明白這將是一個事實,雖然痛苦,但亦要面對,所以她於父親離世前幾星期的每天都陪伴著父親,這成了她父親最大的欣慰,就是這樣這位丈夫亦將自己的妻子交托出到女兒手中,就是這樣,將這份愛承傳下去了。
天主是要我們將衪的愛去承傳,而我亦相信天主每一刻都與我們同在,只要我因著思念這份愛的承傳而轉向,為何我不信有神蹟?!為我,神蹟已發生在這個家了!
08/10/21
心中的魔鬼
你有沒這樣的經驗:你剛辦完告解,所有的罪得到赦免,然後你就對一個人發脾氣、說難聽的話?我們會好奇,我們才辦完聖事,為什麼犯的罪好像沒有減少,還比先前更重?是聖事沒效嗎?耶穌在今天的福音告訴我們:邪魔從人身上出去後,找不到安息的地方,於是回到原本的地方,看見屋子已經乾淨,於是帶了七個更惡的魔鬼,進入了那屋子,並且住在裡面,因此那人的處境比先前更糟糕。這就是要提醒我們,魔鬼常常在我們最「乾淨」時,趁虛而入,悄悄地進入我們的心。這裡的魔鬼是指我們經常面對的驕傲、誘惑、憤怒、嫉妒、貪心、懶惰、判斷、不感恩、封閉、暴力、冷漠、指責……等。我們常一不小心就陷入魔鬼的陷阱,特別當我們只是透過聖事試圖斷絕魔鬼的誘惑,但在生活中卻沒有積極培育好的習慣,把打掃乾淨的心靈填滿好的東西,不讓魔鬼再進去住。怎麽才能在心靈填滿好的東西呢?我們可以練習每天與天父、耶穌和好,也與我們團體中的兄弟姊妹、親人朋友、同事老闆和好,這個和好需要彼此的溝通、信任、開放、謙虛和透明。當我們開放、表達自己,並願意與對方和好,魔鬼就會一個一個離開。雖然牠們還是會找機會回來,可是當我們仗賴天主的手驅除我們心中的魔鬼,天主的國—也就是愛—會一次又一次地來到我們中間。
07/10/21
謙卑和信賴
06/10/21
祈禱
你在祈禱方面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嗎?你是否想學習更深入地祈禱?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把祈禱做得更好嗎?如果你愛天主,你應該會想學習更好地祈禱,因為祈禱就是和我們生命中至愛的那一位溝通。可是,很多基督徒都不甚祈禱,也忽略了要採取一些實際的方法去學習祈禱。這樣的行徑往往意味著他們對天主缺乏了熱愛。
我們會從自己心中的善庫發出善言和祈禱來。所以,祈禱上的問題實際上是人心的問題,也就是愛的問題。在學習祈禱之初,祈求耶穌聖心連同天父熾熱我們心中聖神的熱火,天主聖神便會把愛傾注在我們心中,而且這份愛會滿溢在祈禱之中。
02/10/21
最小的那位
在今天的福音中,門徒們體驗到人性軟弱點;因此聖瑪竇加了這一句「在那時刻」,耶穌在眾人中揀選了伯多祿。各人都很羞愧,他們沒有開口說:「為何你在眾人中挑選了伯多祿?」或是,「是他比我們大嗎?」但是他們著實問到:「那誰是最大的?」當他們看到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在耶穌顯聖容時被揀選了,並沒有在種感覺;但是現在這光榮來到一人身上,他們便懊惱了。
基督怎樣說呢?祂透露了他們的想法,並就他們的感覺作回應,而非單單回應他們的說話。耶穌就叫一個小孩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悔改而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天國。」祂彷彿在說:「你問誰在天國中是最大的,你渴望得最大的光榮,而我告訴你們,誰不變成最小的,連天國也不能進。」
他使小孩站在他們中間,這個場面令他們感到羞愧,藉此說服他們要像孩子一般卑微。他們簡單而謙卑,不貪圖虛榮。單單具備勇氣或智慧並不足夠,我們還需要謙卑和簡單的心。忘記要成為最大的那位,即使我們做到最好,如果我們不具備這兩樣美德,我們仍不能得救。
01/10/21
如同小孩一樣
耶穌在聽到門徒問祂「誰人在天國最大」之後,認為引導門徒的思考能幫助他們減輕野心,於是祂喚醒他們,叫他們仿傚謙卑的人。因此,「耶穌就叫一個小孩來,使他站在他們中間」。孩子年紀幼小,令門徒明白他們應該有一份的如小孩般的純真。
耶穌自己謙遜的來到門徒中間,不是來受服侍,卻是來服侍人,祂本身就是聖德的模範。祂說:「你們若不悔改而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天國。」祂不是要門徒回復到像小孩般的年紀,而是要他們有像幼兒一樣的單純。孩子年紀輕輕,本就應該是單純的,但為成年人,如果肯努力,也是可以達到的。
30/09/21
以愛還愛
29/09/21
認清了我
當默想這篇福音時,腦海中聯想起《聖詠139篇》當中的幾句:「我或坐或立,你全然認清了我,你由遠處已明徹我的思考。我或行走或躺臥,你已先知,我的一切行動,你完全熟悉。」這是一篇極其美妙的讚美詩,道出了上主既創造了我,因而我屬於上主。
從耶穌與納塔乃耳的對話裏,清楚看到耶穌一直存在人的心中,早已看透每個人的思想和心態。祂不但認識我們,更明白我們的內心世界,更重要的,是祂願意等待我們因着祂而皈依改變,像納塔乃耳的回應:「辣彼!你是天主子,你是以色列的君王。」
其實,在我們生命中,耶穌何嘗不是透過多種的方式召喚我們,走近我們,為的是要我們藉着祂而獲得新的生命。那麼,我們有否好好珍惜這些機會,與基督相遇?或是心硬地閉上眼睛,充塞耳朵,拒絕耶穌的邀請呢?
主,祢當天親自召叫了納塔乃耳,邀請他跟隨祢。求祢也同樣地使我們聽到祢的召喚,因祢的名進入祢的羊棧。
28/09/21
伸出友誼之手
耶穌和門徒們面對撒瑪黎雅人的態度多麽不一樣啊!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是敵人,在各方面都合不來。許多猶太人都會避免路過撒瑪黎雅,但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不只進了撒瑪黎雅的村莊,還渴望在那裏住宿,祂的行爲是在向敵人伸出友誼之手。可惜,那一天耶穌的好意被拒絕了。這時,耶穌的門徒可能爲了要替耶穌爭一口氣,建議耶穌降下火焰,懲罰那村莊。然而,耶穌卻沒有接受他們的建議,只是默默的到別的村莊去了。你是否被耶穌那宏大的心碰觸呢?在今天的社會裏,在很多場合人們都不能容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我們通常都會選擇與自己背景、思想、信仰、品味或價值觀相似的人交往。當遇見與自己思想相差太大的人,我們多會認定對方是錯的而自己是對的。這樣的堅持常常讓我們在家庭、工作、團體中產生不少爭執,造成分裂。在今天的福音裏,耶穌讓我們看到寬容的美德。寬容不是出於漠不關心,而是出於愛。我們寬容不是因爲不關心,而是因爲我們認出對方是天主的肖像,對方再多麼不合理也是天主的愛子愛女。也許,當我們開始接受他人也是天主所愛的子女時,我們才有度量放下自己的偏見,去聆聽他們的堅持背後可能有的道理及原因。這樣做雖然不容易,但是確是我們的師傅,我們的主給我們立下的榜樣。你願意跟隨祂愛的脚步嗎?
27/09/21
廣結善緣
在今天的福音中,若望看到有別人以耶穌的名義驅魔,便想禁止他,原因是那人不是和自己同夥的。可見,他人所做的偉大事業讓若望感到被威脅,沒有安全感。就像若望一樣,當看到別人的才華被認可,他們被稱讚、認同,領受獎賞,我們往往無法控制心中油然而生的妒嫉和競爭心態,無法為他人的成功真心喝采。但是,你知道嗎,這樣的比較之心多時是來自缺乏自信,擔心他人的成功會讓自己顯得更爲不足。很可惜的時,當我們選擇把他人當成競爭對手時,我們同時也放棄和他人廣結善緣的機會。然而,耶穌卻阻止若望去阻擋他人行善。祂要讓若望看到天主會用不同的方式召叫各種身份的人,而我們無法控制天主的救恩計劃。但耶穌也給了我們一個分辨的方式:「誰不反對你們,就是傾向你們。」在不以基督宗教為主的華人世界,我們對於不同教派信仰者,可以學耶穌有個開闊的心,欣賞他們的善行、追求真理的智慧、跨國界的關懷。他們雖然不是基督徒,但在他們也是天主所造,心中也有天主的愛的種子。與其把他們當成對手,不如讓耶穌教導我們如何將他們視爲共同創造天國的伙伴,在他們身上認出耶穌盟友的樣貌。
25/09/21
謙卑自下
這段褔音所記述“眾人驚奇耶穌所作的”,是耶穌從一個孩子身上驅走了門徒們無法驅逐的魔鬼。正當眾人以至門徒都認為耶穌既有無上威能,必能救他們脫離羅馬人統治,建立強大的以色列國時,耶穌卻提醒他們,要謹記人子將要被交於人手中。
24/09/21
我是誰
23/09/21
認識祂
這次是黑落德王對耶穌感到好奇,他自問祂是否真的昰從死人中複活的洗者若翰。我們對耶穌這樣全新未接觸過的人物也有些難以接受,最後常就將祂降格為類似我們認識或聽說的某些人。我祈求對耶穌的新穎和奧秘始終保持開放,讓祂使我能夠認識祂。
黑落德想辦法要見見耶穌,但他最終只在審判耶穌時才見到祂。那時可明顯看出他並非真正想要與耶穌有人與人之間的來往,而只是對面見名人感到有興趣。耶穌曾經稱謝天父將祂真實地顯示給小孩子而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我祈求能夠微小到足以渴望與耶穌有人與人間真實的相處。
22/09/21
成爲基督
21/09/21
召叫罪人
耶穌十二個宗徒之一瑪竇,又名肋未,原是一個稅吏,來自葛法翁城。當時的稅吏都是不受歡迎,因他們多數是受聘於羅馬人的猶太人,向自己的人民收稅,所以遭受歧視。
耶穌卻沒有介意瑪竇的身份,召叫他成為自己的宗徒;祂也與許多稅吏和罪人一起坐席。法利塞人看見後作出詢問時,耶穌的回應是:「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祂把義人比喻為健康的人,罪人比喻為有病的人,祂自己為醫生;祂很清楚誰是最需要祂的人。祂來,是為召叫罪人悔改,回歸天主的羊棧。法利塞人在乎別人的過去和身份,耶穌卻在乎人對祂的回應,以及他們將來願為祂付出多少。瑪竇如其他門徒一樣,一聽見耶穌的召叫,就放下一切跟隨祂,可見他擁有耶穌看重的特點。
20/09/21
世界的光
「沒有人點上燈,用器皿遮蓋住,或放在床底下的,而是放在燈台上,為叫進來的人看見光明。」你有意識到你是世界的光嗎?今天耶穌把我們比喻為燈,你是否意識到其中的意義是什麼?基督徒的生活不僅僅是要做什麽,比如:主日要參加彌撒、偶爾會念一串玫瑰經、在教堂中參與某些善會服務教堂、每年固定去朝聖等。基督徒的生活關乎於我們的生命。天主邀請我們做世界的光,讓祂的愛在世上照耀。然而,我們有些行爲舉止卻會妨礙我們做世界的光。在今天的福音耶穌說:「沒有隱藏的事,不成為顯露的;沒有秘密的事,不被知道而公開出來的。」有時當我們試圖對別人隱瞞事情,不肯誠實地面對天主和自己,或不肯承認自己有某些需要改進的行爲時,我們就好比在器皿下的燈,因爲不開放而無法把天主的光展現出來。今天耶穌邀請我們學習開放且透明地活在天主與他人面前。比如説:我們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學習開放的接受別人好意的勸告和意見,而不是反應式的拒絕,仿佛接受這些意見就是承認自己不夠好。也許他人的意見可以讓我們更認識自己的天分以及可以進步的地方,好讓我們把自己的天分發揮得更好,也改進自己的缺點。當我們開放並誠懇的面對自己時,我們便能更自然的生活,更自然的與人相處,成爲他人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光。
17/09/21
愛帶來的尊嚴
16/09/21
悔改的罪婦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了戲劇性的一幕:法利塞人西滿請耶穌同他吃飯,一名罪婦來到他的家中,到了耶穌背後便哭了。她的淚滴濕了耶穌的腳,她用自己的頭髮給祂擦乾,更當著眾人面前親吻祂的腳,給祂抹上香液。
這婦人一接近耶穌便哭了,她為自己犯過的罪而哭。她的行為反映出她是真心悔過的,但她用的方法卻未必人人都能接受。耶穌沒有因為其他人在場而抗拒婦人,祂在意的只是她的真誠懺悔和她所表達的愛。我們該學習耶穌一樣,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
法利塞人西滿看到眼前這一幕,心中只想著婦人是一個罪人。他看不到的卻是婦人對耶穌所懷的愛。法利塞人用守規條與否去斷定一個人是否有罪,但耶穌用的標準卻完全不同。天主是愛,當我們選擇不愛,我們就犯了罪。西滿對待耶穌連一個基本的訪客也不如,顯示他不愛耶穌。他的罪不像婦人般人所共知,使他自以為義,不需要天主的憐憫。耶穌藉著「債主與債戶」的比喻使西滿認清很重要的一點:他跟婦人同樣都是罪人。
「愛的多,必多得恩赦,越多得恩赦,則愛的更多」,這是耶穌希望西滿和我們都能明白的訊息。
15/09/21
教會之母
14/09/21
每天的轉變
「人子要被舉起來」,這是若望福音特有的語言,意思是,主耶穌要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意思。對一般人,這是人人要逃避的苦難,但對若望和緊隨耶穌的人,這卻是主耶穌光榮的一面。換言之,苦難和光榮是一體兩面的事。對你來說,你目前最大的苦是什麼呢?最讓你難受的事情是什麼呢?其實,如果我們願意鍛鍊自己的信德,我們那一場痛苦可以變成使人重生的一個機會。主耶穌來到世界上的原意就是要帶領我們從人生的苦中找出天主的路,而這條路也叫作「重生之路」。在痛苦和無奈中,先不要被情緒和悲觀帶走,而是要轉向天主,求祂輔助我們。沒有祂,我們一無所能,但有祂,一切都會順著主的平安而行。求主輔助不代表我們什麼都不做,而是邊求天主,邊做我們該做的。這才叫有信德的生活,這也叫活著的信德。當我們求主輔助時,我們的內心也會變得比較柔軟,心中的憤怒也被安撫。求吧!因為信德不在於我們的努力,而是在於我們的謙虛。很多人因為錯誤的認知,從不求天主,以為自己不想打擾或麻煩天主,但這樣的人卻忘記了他本來就是受造物,每一天的生存本來就要靠天主。所以,事事求主更是應該的,天主也很樂意派遣聖神輔助我們。只有這活著的信德,人才能把痛苦轉變成光榮,把無奈轉變成天主重生他的時機。
13/09/21
淘空自己
一個擁有權力及名望的人,不容易放下身段。百夫長手握軍權統領軍隊,卻能謙卑下來,實在非常難得。尤其是百夫長對耶穌投以百分百的信賴,他說:「因為我當不起你到舍下來。為此,我也認為我不堪當親自到你跟前來,只請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所以耶穌說祂沒有見過像百夫長這樣大的信德。耶穌這一稱讚突顯了百夫長的信德出於真誠,對比猶太人雖然熟讀經書和法律,但他們對耶穌卻採取不信任,甚至敵視的態度。這篇福音充滿着感人的對話。
12/09/21
門徒的代價
今日的福音,馬爾谷第一次透露作門徒的代價,其後他不斷重複。我們必須多加注意,以免錯過了馬爾谷的苦心。
有一位神父晚年寫了一篇有關自己皈依的文章,提及自己年輕時曾強烈地感受到天主的愛而加入修會,但隨著日子的流逝,這份感覺不再存在。在他逝世前不久,在翻譯馬爾谷福音時特別注意到他所講作門徒的代價,一旦發現作門徒的代價,他再次強烈地感受到天主的愛,為他而言是第二次皈依。
讓我們把目光放在馬爾谷福音精彩的地方,做耶穌的門徒,無可選擇地要捨棄自私的我,背起愛的十字架,跟在耶穌的後面。若能如此,馬爾谷福音開宗明義的話就在我們身上應驗:「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
11/09/21
好樹還是壞樹
耶穌用樹和果子的關係來說明思想與行為的關係。這個比喻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說,甚麼樹會結甚麼果子,是說樹的狀態。所以好的樹才會結出好果子,壞了的樹,可能不結果子,就算結到果子,也會結出壞果子。人的思想壞了,做出來的也是壞事。第二個層次是說樹的種類,是甚麼樹便會結甚麼果子,所以橙樹只會結橙子,蕉樹會結蕉子。人是甚麼人,可從外觀看出來,等如我們一眼認得出甚麼果子。耶穌希望人可以從我們的行為上認出我們是基督徒。不是基督徒,就不會有基督徒的行為: 例如上聖堂、祈禱、熱愛聖言….
10/09/21
自我省察
瞎子豈能給瞎子領路?不是兩人都要跌在坑裏嗎?」這番話提醒門徒,如果,其身不正,如何領導其他人?言行不一,就像瞎子領瞎子,最終,必要雙雙跌在坑裡。
怎樣才能使我們避免陷入如同瞎子領路的危險呢?就是時刻自我省察;而且,省察的依據是祈禱和天主的話。如果,我們連祈禱和讀聖經都荒廢不做,就像心靈的「瞎子」,不但前方的路看不清楚,也無法指導別人走正確的方向。所以,正人,必先正己;要想改變別人,必需先改變自己。
09/09/21
發現本性
很多時候,我們不會把一個不認識並與自己沒有關係的人列為「仇人」。「仇人」多是我們的近人,或更正確的說,他們原是我們的近人,但卻因為種種原因使這段關係破碎了。他們可能就是你的伴侶、父母、兒女、婆家、手足,或曾經啟發你、鼓勵你的長上、同學、知己。你是否記得什麼事情讓你們的關係變質,從近人變成仇人嗎?無論你覺得自己多有理而對方多沒理,今天耶穌邀請我們進入內心去察覺:「你難道不渴望能和他和好?你難道不希望你們的關係能有轉變?你難道不希望脫離紛爭的地獄品嚐天國的和解嗎?」
如果我們心中有這個渴望,就感謝天主吧,因為這才是我們真正的面貌。我們來自天主,本性是慈悲的,而不是仇恨。耶穌要我們愛就是要我們記得我們來自天主的本性。
08/09/21
成就美事
福音中記載了若瑟與瑪利亞在耶穌誕生前,瑪利亞的童貞完全肯定,而若瑟的義德也全然實現。貞女徹底地自獻給天主,大聖若瑟,是義人並帶著緘默與謙遜,以全部的信德將瑪利亞迎娶了過來。
大聖若瑟願意協助天主成就美事,以正直的心靈等待天主的拯救,天主賞給他的不僅是安慰與指引,還使他堪作聖母的淨配、聖家的守護者,並成為天主救贖工程的見證者。
每次看到這篇福音,我都自我反省,當一些無法理解或超乎掌控的事情或問題來襲時,我是如何面對內心的那份懼怕之情?我能否有這樣像大聖若瑟徹底的信德回應?
07/09/21
徹夜祈禱
我們身為基督徒,看到耶穌在福音中為我們作的示範:「他徹夜向天主祈禱。」基督為我們徹夜祈禱,我們為了自己的得救又該怎樣做呢?
我們應該在晚上起來祈禱。在晚上,我們的靈魂比較純淨。晚間的黑暗和寂靜能幫助我們為自己的罪而哀傷。正如火能消除鐵鏽,晚禱對於罪惡的消滅有更大的效力。即使我們不常在晚上起來祈禱,只要我們能這樣用心儆醒祈禱一次已經足夠。
06/09/21
行善的勇氣
在今天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面對兩難:一方面祂看到枯了手的人的痛苦,而自己也有能力醫治他。另一方面祂清楚看透經師和法利塞人的陷阱,假設祂在安息日醫治,他們便要控告祂。你能想像耶穌當下心中的考量嗎?你是否也曾遇到類似的狀況:明明知道自己該做的是某件對的事情,但是卻擔心做了那件事情會招來不懷好意的人的判斷或閑言。這時候,你選擇自保,不要多管閑事,還是會堅持做對的事呢?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沒有膽怯、也沒有迴避人類互動中的複雜性,反而去正視它;祂也沒有意氣用事,反而明智的叫那枯了手的人說:「起來!站在中間!」其實,耶穌渴望所有人都能了解安息日真正的意義:「安息日是許行善呢?還是許作惡呢?是救命呢?還是喪命呢?」當耶穌如此呈現安息日時,人們便能很清楚的記起,安息日本就是天主憐憫的呈現。在人類工作六天以後,天主規定人們休息一天,不是要約束人們,而是爲了人們不會忘記要顧好關係—不只是人與天主的關係,還包括人與人的關係。憑著這真理,耶穌堅決的醫治了枯手的人。今天耶穌的榜樣鼓勵我們不要輕易地讓他人邪惡的意圖奪走我們行善的勇氣。當我們發覺自己因害怕或其它情緒而動搖時,我們更需要回到耶穌的真理、站在祂的真理上,讓祂教導我們如何勇敢、明智的跨出一步去行善。
05/09/21
活出自己
耶穌帶那個聾啞人離開群眾,並治好了他。他從此能說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聆聽別人的話。現代社會也有很多人為了某種利益而像那人一樣蒙蔽和聾啞,他們的腦子裡只有群眾的想法或上司的想法,也只顧跟隨這些想法,說群眾認同的意見或上司喜歡的話。這種人很需要耶穌的醫治,也只有耶穌能幫助他們開啟自己的想法,說自己的話,並開始聆聽天主和別人。我相信,耶穌切願向每個人說「厄法達」,切願每個人能表達自己,真正地活出自己。
04/09/21
生活的耶穌
「安息日」是以色列民族非常重視的戒律。不守安息日就是惡逆的行為,嚴重觸犯了戒律。在一個安息日,耶穌的門徒經過麥田,門徒便掐了麥穗,用手搓著吃。法利塞人看見並認為他們犯了罪,並質問耶穌和他的門徒。耶穌非常淡定回答他們並引用以色列人最有名的君王—達味的經驗來為門徒解釋。耶穌也看到門徒們掐麥穗搓著吃是因爲肚子餓了。飢餓表明門徒身體有需要,而進食是爲了滿足這個需要,而不是故意觸犯法律。可見,耶穌是一個生活的耶穌,而不是一個只是充滿戒律的主。祂能夠同理人們的需要,並願意滿足它。換我們,當我們看見有些人在不適當的時候做了我們認爲不對的事,或犯了錯,我們會先興師問罪或先定罪,還是先以同理與關懷嘗試瞭解他們的需要?耶穌強調「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對耶穌來説,安息日不是一個墨守成規、沒有彈性、只强調要遵守法律的時間。它應該是促進天人合一的特別時間,安息日是為人而立,讓人們能在這一天好好的與他人、與天主相處並分享生命。今天耶穌也要親自告訴我們:「人子是安息日的主。」雖然祂沒有强硬規定我們安息日需要做什麽,但我們是否渴望並有意識的把安息日留給祂,好好與祂分享生命並培養關係?還是我們已把安息日佔爲己有卻忘了耶穌?
03/09/21
審斷標準
凡涉及審斷,便有標準的問題,就是憑什麼標準作審斷呢?
法利塞人和經師審斷耶穌的門徒沒有禁食,他們根據的是舊約的標準,若翰的門徒也跟隨這標準行事,唯獨耶穌的門徒沒有。不過,耶穌的答案很特別,只說:「伴郎與新郎在一起的時候」。耶穌是新郎,也就是說,當人與主在一起,人便能按照主的旨意而行。這豈不是最高的法律嗎?偕主同行,承行主旨,並不是指有所包庇,人可為所欲為。相反,人在主內,能夠透徹明白法律的根源本意,因而更清楚知道,什麼事情不應該做:伴郎和新郎在一起,是婚宴的時候,又怎可以禁食呢?
02/09/21
划向深處
01/09/21
身份和使命
耶穌結束講道,原本該好好休息,但一見到有需要的人,祂立刻回應人們的需求;耶穌只說一句話就治好了病人,病人立刻痊癒,並起來為大家服務,一方面證明自己因耶穌的奇蹟而痊癒;另一方面她明白自己重獲健康,即需要以自己的健康來服務別人。
福音以摘要的方式敘述,聽到耶穌所行的奇蹟之人,把一切有病的人抬到耶穌面前,耶穌一一治癒,說明祂還行了許多奇蹟,只是沒法一一記載而已。
耶穌所趕出的魔鬼有能力認出耶穌是天主子,但耶穌不讓魔鬼說出,因為人們對默西亞的觀念還沒有很正確,耶穌要對人們先做一番準備。
耶穌常常以祈禱和天父保持關係,清楚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從未因人們的稱讚而忘記天父的派遣。
31/08/21
正義和愛的權威
30/08/21
偏見及嫉妒
為什麼先知在本家、本鄉不受歡迎?
有句話說:距離產生美。有一定的道理。每個人的長相都不完美,離得遠了看著好看,但離得近了,就會發現那人還有許多缺點。我們與自己的家人每天生活在一起,自己的毛病缺點及軟弱,甚至罪過,他們都非常瞭解,所以,自己的優點在他們眼中就顯得不那麼突出了。而且,我們的眼睛都是看別人時候多,看自己的時候只能通過鏡子或別人的說法,所以,總是看別人的缺點毛病罪過更清楚。
耶穌在自己的本鄉是個木匠,他隱居30年,在家鄉人面前幹那些又髒又累的卑微的活兒,生活貧窮,衣食短缺,所以,他們總覺得默西亞不可能是這個樣子的。因為他們非常瞭解他的日常生活,感覺他非常普通,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判斷力。但是,如果是心地善良純樸的人,仔細思考及觀察耶穌的所言所行,顯示了那麼多的奇蹟,說話那麼有權威,甚至可以命令魔鬼,他們也會認出來耶穌就是默西亞救世主的。但那些心存嫉妒心理的人,比如那些法利賽人和經師,他們看到那麼多的人都追隨耶穌,就嫉妒到恨不得殺死他。他們雖然相信並在事奉天主,但是他們愛慕自己的光榮勝過天主的光榮,所以,就容不得耶穌超過自己受百姓的尊崇。
先知在本鄉不受歡迎,因為他們會奪取那些當權者的光榮,必然會遭到他們的嫉妒與排斥。而多數人都是恃強凌弱、苟且偷安者。
所以,先知在本鄉不受歡迎的原因有兩個:世俗的偏見及嫉妒之心。
29/08/21
靠近主的心
28/08/21
同樣珍貴
耶穌所說的比喻中,主人給了每個僕人不同數量的「塔冷通」。我們可能覺得主人偏心,為何每人有的不是一樣?「塔冷通」在耶穌的時代是非常大幣值的金錢單位,擁有一個「塔冷通」已相當於今時今日一個百萬富翁的身家。所以,從另一角度看,主人其實非常慷慨;從結果來看,有五個的,賺了五個,也可見這其實是天主委托給人的任務,能力愈大,責任愈重。所以,其實不是主人偏心,而是主人委託給不同人有不同的任務,因而亦給予相應的能力和資源。不過,許多人懶於檢視自己擁有的才能,卻羨慕他人好像無所不能。其實,在天主眼中,我們每人都獨當一面,同樣珍貴。
27/08/21
準備妥當
天主願意我們每一個人都獲享救恩,並召叫我們善用祂的恩寵去完善祂在我們身上的救贖工程。天主賜給我們的每一個恩寵都十分寶貴,我們要善度生命的每一刻。我們不知道新郎何時來到。
讓我們返心思索:如果天主此刻召叫我,我是否準備妥當?倘若我在世的時日無多,我此刻想做些甚麼?希望見到誰?現在甚麼為我最重要?反省這些問題,會促使我們去滿全這些心中的渴望。
26/08/21
等候來臨
耶穌在今天的福音中,再次提醒我們醒寤的重要。我們雖然不知道基督再來的時刻,但祂的來臨是肯定的,所以我們應當時常準備等候祂的來臨;否則,當基督在我們沒有準備的時候來到,我們便無法與祂攜手進入永生了。
現今社會講求「即興」、「速度」,沒有人願意花太多時間做準備工夫,認為是廢時失事。縱觀耶穌的一生,祂三十歲開始傳教,三年後離世升天。換句話說,耶穌用了三十年的時間去為三年的傳教工作做準備。在未開始傳教時,耶穌用了四十天的時間在曠野祈禱。在傳教的過程中,耶穌更不時離群獨自祈禱。
如何介定我們的準備工夫是否足夠?最近在香港教區的公教報讀到一位大律師的分享。他說曾在一球場上被一位修士問及如果在他正欲舉腳將球踼入球門的時候,天使突然出現眼前,告訴他在一分鐘之後,便要回歸父家了,那麼,他會在這最後一分鐘做些甚麼?律師答:我會立即念痛悔經或天主經或聖母經或致電母親。修士卻說:你應該繼續將球射入球門,好讓天使拍手稱好。
讓我們都想一想,假若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能否如修士所言,如常繼續我們的工作,坦然面對天主的召叫。
25/08/21
冥頑不靈
「假善人」這三個字在瑪竇福音第二十三章已出現過七次,耶穌一次又一次的重覆斥責經師和法利塞人,而且用詞亦非常嚴厲刺耳,像一刀一刀的插進他們的心,他們必然是冥頑不靈的人。
當我們閱讀聖言時,應不時以耶穌基督的說話警惕自己,讓自己反省,我們有否犯上同樣的錯?耶穌基督一次又一次的責斥,我們是否能夠知錯悔改?
求主賜我們一顆懂得悔改的心,早日醒悟,不要做冥頑不靈的人,及早與天主修好。
24/08/21`
來看一看吧
人是有理性的受造物,這是他們被冠以「萬物之靈」的其中一個原因。在一般情況下,他們要運用腦袋思考,作出判斷,然後採取行動。當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很費時,很疲累和很痛苦的事。因此,能做出不會後悔的行動,真不容易!所以很多人會建立一套思考的習慣,既可減少消耗量,又可作出迅速的判斷和行動,有助於在這個繽紛的俗世中生活。「偏見」就是這樣的低消耗量思考習慣之一。例如,「有今生,無來世。信耶穌得永生是騙人的。」、「政教分離,信徒不應參加政治。」、「宗教並不科學,祇不過是度人向善,給人心靈慰藉而已。」等等。
「來看一看吧!」雖然斐理伯是正確的,他的確已經找到了應許的默西亞,但他尊重朋友的意見,沒有立刻宣判他錯,並沒有強逼納塔乃耳認同他的意見。他反而客觀在邀請納塔乃耳給自己一個機會,搜尋更多證據,或者他會改變主意,也未可知!
23/08/21
信德之眼
聽完福音後,你的心情如何?大部分的人不喜歡聽這麼尖銳的話。主耶穌的話雖然不堪入耳,但你願意相信祂不是要傷人而是要救人嗎?耶穌早已用奇蹟、有智慧的話給法利賽人講述梅瑟的法律,但人的心就是那麼硬。一旦先入為主,再多的智慧也轉變不了他們的心。耶穌到最後稱他們為「瞎眼的響導」,意思是自以為知道方向、但卻沒有發覺到自己是瞎眼的。我們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被說、被修正,但信任耶穌是愛你而這樣警告你,你能接受嗎?我們可以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是否也是瞎眼的人,堅持一堆的想法,但到最後卻愈來愈迷惘,愈不自由,也愈不會愛。耶穌指出法利賽人注重很多禮儀上的細節,雖然有道理也有用處,但卻忽視最重要的—也就是那使禮節神聖的「那一位」。就好像有些教友堅持祭台前的花要怎麼擺設,而跟其他人起衝突,他們忘記了在祭台上為他們捨命的主耶穌。當然,很多人很現實,說天主看不見,要怎麼注重祂?那就祈求聖神啟發我們的信德之眼,以信德的眼光來看對方、看自己、看到在我們身上的耶穌、看到渴望我們注重愛天主愛人在玩樂之上的耶穌。當我們真正的看見,我們就會把信仰和生活融合為一,不再想當瞎眼的基督徒,而是願意被帶領去看見天主的人。
22/08/21
永生的話
耶穌所說的話,就是神,就是生命。這不是人人都聽得懂和聽得入耳。但信仰尋求明瞭,當我們經驗過天主對我們不離不棄和無條件的愛,就會深深體會到祂確是真實的臨在,和祂的說話對我們的影響力。
我曾經有一段痛苦低落的日子,當我告訴祂我已感到無力和不知如何活下去,也質疑自己為什麼感受不到祂的存在,就在這時刻,腦中有句說話湧現:有我的恩寵為你夠用。這句話使我感到震撼,就是藉著祂的恩寵,我一步一步走出黑暗,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
21/08/21
信仰是關係
「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因為他們只說不做。」主耶穌看到法利賽人熱愛梅瑟的法律,愛到把法律的文字綁在頭上、衣服上,但他們只喜歡用它來教人,自己卻沒有把法律的精神融入到生命裡。把嘴巴所說的融入自己的生活中,這是我們每天要學習的。那麼,我們基督徒要把什麼融入在生活中呢?其實就是我們每天唸的經文以及聖言。比方說,我們每天都會唸《天主經》,這是主耶穌親自教導的祈禱。若是我們能一句句咀嚼文字的含義,當我們唸《天主經》時,我們會意識到我們在對全能的天主聖三說話。而當我們嘗試在生活中活出我們所祈禱的,那麼我們就不會變成表裡不一的法利賽人。在嚴重的疫情期間,我們也可以試著將信仰融入生活中,在害怕、焦慮時,懷著信心呼喚天上的父親,信賴祂無論如何都會照顧你和你的家人。如果我們活出我們所祈禱的,我們比較不會活在焦慮、恐懼中,因為天主是我們的依靠。在疫情期間,很多人把對方當成一個大病毒看待,無法去愛,因為害怕讓人失去理智。然而,對我們基督徒而言,這非常的時間是最好活出信仰的時候。我們的信仰不是法利賽人嘴巴說說的信條而已,也不是重複唸的經文,而是與天上的家人——天主父、子和聖神,還有聖母——共度每一天,因為信賴天主而心中有平安。
20/08/21
一個答案
經師要一個答案,而耶穌給他兩個分不開的答案,那就是「愛」。在梅瑟的誡命中,全心、全靈、全力愛天主,是梅瑟留給以色列人最重要的誡命,而主耶穌在以色列人的誡命上再加上了「全意」。此外,還多加了一個特色,就是愛天主和愛人如己。
在人性的情感世界裡,我們都會用「心、靈和力」去表達心裏有強烈的感情。靈,指的是生命中有明顯的表達;力,有些極端的行為,例如當我們愛一個人時,就想無時無刻跟他講話,相反,恨一個人時,會躲避他。耶穌多加用「全意」去愛,是邀請我們進入思考、意念的模式裡,都能夠也受到福音的轉化,提升愛的質素,以天主愛世人的愛去愛人如己。
在思想模式裡,通常我們在腦海裡會對討厭的人有偏見的思考模式,一直想着那人令我討厭的言行;這時,我們完全忽略他任何的優點,即便他也曾做了許多的好事。
耶穌在這段誡命中邀請我們,在愛或恨中,都要用點腦,用點信仰的理智,去反思,去沉澱,去默觀,去感受更深的內在,透過福音去改造我們的思考模式,透過信仰的光照,學習分辨情緒的是非,學習冷靜思考,看到缺點中也有許多優點。
19/08/21
天國的婚宴
穿上婚宴禮服是遵守著裝要求,是一個行為的準則。如果著裝要求不是沙灘裝,我不能穿短褲和沙灘涼鞋進入高級餐廳。如果我這樣做,就是對其他賓客不尊重,我會被拒諸門外。如果天國是婚宴,婚宴禮服便是我的思、言、行為。如果我接受天主所召叫的救贖,我必須遵守基督信仰對我的要求。
有時我有機會在中午參與平日彌撒。在這教堂,我可算是一個陌生人。然而,每一次我到這教堂,其他教友的親切和對我的歡迎令我非常驚訝。在一個陰暗,風雪交加的冬日,在教堂的停車場,我不慎使車子碰到別人的車子,我還未及道歉,懇求對方原諒,我已被寬恕了。在另一個嚴寒的日子,我忘了帶手套。在我步往教堂的短短的路上,一位我不認識的女士從手袋中掏出一對手套,一定要我戴上。在他們身上,我見到在彌撒《光榮頌》中提及的,在世享平安的「主愛的人」。在他們身上,有太多值得我這個陌生人學習的地方。他們穿著適合的服裝赴宴。我要與他們一樣,「處世為人必須符合基督的福音」。
18/08/21
天主的慈悲
按照聖經時代的貨幣度量,比喻中的老闆所給的工資遠遠高於市場上的公價。無論工人來的遲或早,老闆所發的工資都是一樣,這在一般以為多勞多得的人看來很不公道,因而抱怨和不滿,但這一切卻沒有影響老闆的慷慨大方。耶穌說這個老闆就像天主,祂的心遠遠大於我們的所思,祂的計劃遠遠超過我們的所想,祂所給予的超越我們的期待;懷有如此的心胸,我們就能擁有感恩的心,欣賞的眼光,謙卑的態度,回報的理念看待我們的生命。
17/08/21
將來我們可得到什麼呢?
16/08/21
鬆手讓恩寵流入
許多教友看到這篇福音感到很大的壓力,好像耶穌要我們放棄所有的一切才能夠跟隨祂,有些人甚至很害怕耶穌對他做出邀請,要他捨棄他珍視與擁有的。其實,耶穌真正的用意不是要我們捨棄,而是要我們獲得。雖然這位少年擁有許多產業,但他的內心深處仍然有匱乏和渴望,推動著他來到耶穌跟前尋找永生。他究竟想找什麼呢?他想要找耶穌的真平安?圓滿的喜樂?還是獲得豐富的生命?他隱約知道這些不是他的產業可以滿足的,只有耶穌能夠滿全,這是來自聖神的啟發。但是他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點,以為依恃他所掌控的資源就可以確保他過美好的生活,這阻礙了他聆聽並回應聖神的聲音。因此,當他緊緊握住他所依恃的資源,耶穌的恩寵就沒有空隙進入了。那麼,讓我們反問自己:累積、掌控、保存什麼資源可以確保我們過美好的生活呢?我們投入最多的心力在追求什麼呢?我們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又是什麼呢?其實,如果我們靜下心來,誠實面對自己,我們知道有形的一切都無法滿足我們,但往往我們害怕失去、害怕嘗試而不敢放手。耶穌知道我們的限度,因此祂邀請我們信賴祂,祂決不會讓我們失望。那麼你願意鬆開手,讓耶穌的恩寵流入你的生命嗎?
15/08/21
內外整合的生命
今天普世教會慶祝聖母蒙召升天節。聖母升天的信理告訴我們聖母一生肉身與靈魂的合一,從她出生到死亡,她以信望愛活出恩寵滿溢的生命:她是耶穌第一個家、新約的約櫃、天主聖言的孕育者。由於她的身心靈、生活與信仰完全合一,她的肉體和靈魂在死時同時被蒙召升天。我們在福音中可以看到她內外整合的生命—瑪利亞剛剛懷了耶穌,雖然可能飽受懷孕的不適,但她對表姐依撒伯爾的愛讓她願意急速出門,受聖神指引去拜訪依撒伯爾,給她帶來聖神的祝福。依撒伯爾和瑪利亞的相遇時充滿喜樂的。在這裏我們可以意識到,喜樂是身心靈結合的果實。聖母的「謝主曲」中首先表達的就是這喜悅:「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在這首「謝主曲」中,我們看到聖母的喜悅是來自於她身體、靈魂、心神之間沒有縫隙,她完全被天主的大能、恩寵充滿,也看見並接受天主正要借用她的身體完成大事。我們也不妨問問自己:「我的身心靈是和諧的嗎?還是處於分裂的狀態?我有感受到生命的喜悅嗎?」如果我們的身心靈處於不和諧、有著沒有處理的創傷經驗,或因爲驕傲或罪惡不願意臣服於天主的計劃時,我們就會缺乏喜悅。這時,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祈求聖母幫助我們、溫柔但又堅定的牽著我們的手,帶我們走向天主聖三,與聖三培養合一、整合、喜悅的生命。
14/08/21
返樸歸真
小孩子的特質是沒有機心、單純、坦誠、無憂無慮、不斷探索新的事物、完全接受父母的照顧和保護,也是父母的開心果。但當我們漸漸長大,這些特質好像失去了,有時可能感受不到生命的喜樂,究竟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是生活的挫折感還是無法滿足的慾望?
耶穌喚醒我們要回復那赤子之心,返樸歸真。我們可有接納自己如同小孩子一樣,也容許自己真情流露嗎? 或像緊握著父母的手不放而全心的依賴天主?
13/08/21
婚姻的路
耶穌藉著法利塞人的提問,引創世紀的經文,指出婚姻的意義:「凡天主所結合的,人不可拆散。」
在過去的數十年間,我們目睹發達國家的離婚率不斷攀升,要做到環境順逆,疾病健康都永遠愛慕對方,好像很不可能。當年門徒聽了耶穌的話也說「倒不如不娶的好」。
身為基督徒,我們明白若依靠自己有限的能力走婚姻的路,往往力有不逮,亦很容易受到社會風氣影響,覺得不如放棄好了。如果我們相信基督徒的婚姻是聖事的話,就該相信天主會不斷施恩寵,令夫妻倆能一直廝守下去。
12/08/21
11/08/21
憐憫和寬恕
耶穌來到世上就是為了拯救我們罪人,祂常懷憐憫的心對待每一個人,因而祂告訴門徒們如何具體地規勸有過犯的人:要單獨地勸告、團體的幫助、教會的出面、甚至當外教人看待、團體的祈禱等。我們教會內出現很多不能互相諒解的事情,可能是因為我們缺乏耶穌基督內在的憐憫和外在的寬恕,我們沒有同心合意地祈禱,我們沒有用耶穌給我們所講的具體的規勸方法。今天,讓我們特別祈求團體成員互相寬恕,並為罪人祈禱;主就在我們中間,帶領眾人的心彼此相通合一。
10/08/21
落地的麥子
耶穌在今天福音中說那粒落在地裏死了的麥子,就是祂自己。祂知道祂的死能結許多果實。為祂來說,結果實比起祂自己的安全和舒適更為重要。
但耶穌不只叫我們紀念祂,更要仿傚祂所做的。我們不只被召叫去相信祂,而是去作祂的門徒。耶穌失去了祂人性的生命,但卻得到了復活的人性。
我們全部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總有一些人、一些地方、一些事令我們感到安逸的。我的生活也許不完美,但卻是熟悉的。耶穌邀請我們把自己交出。祂叫我們把自己的計劃、意願和命運全都放在祂手裡。領洗的意義就在於此,「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 我不再坐在司機的座位上,但我請耶穌坐在那裡。我把我最愛的所有都放在祭台上,當天主把它們交給我,我才領回。
為何我們要這樣做?就是因為我們真的相信,把生命和夢想的種子埋在天主肥沃的土壤裡,會結出許多果實。我們會像宗徒們一樣,不斷成長,成就一些完全超乎我們想像的事。
09/08/21
釣魚奇蹟
耶穌本來是天主子,不需要被交在他人手中,被殺害;祂本來可以用其他方式救贖世界,但祂還是上了十字架。耶穌本來是不交納殿稅的,因為祂不是外人,而是天主子,但祂還是納了殿稅;耶穌本來可以直接拿錢來繳稅,但祂還是讓伯多祿參與一個釣魚奇蹟來實現祂的計劃。生命中我們很多看似「本來」的事情,從另一方面看卻有更深層次的意義。當我們面對生命中很多「本來」的事情時,信仰的眼光幫助我們看到的會更豐富,更深層,更積極。
08/08/21
深入認識
我們是真的認識耶穌還是只是認識表面的耶穌呢?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猶太人對耶穌竊竊私議,因為祂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他們聽不懂耶穌所說的話。對他們來說,耶穌不就是若瑟和瑪利亞的兒子嗎?但是,他們對耶穌的瞭解只停留在表面,即便耶穌想啓示更多有關祂自己的事情,他們也聽不進去。很多時候,我們對他人的認識也很表面,當聽到別人對其他人的竊竊私議時,我們即便不是很了解,還是不自覺的加入自己的批判和意見。我們是否讓他人有機會向我們表達他們更深層的一面?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針對群衆的態度說:「你們不要彼此竊竊私議!」祂邀請我們不要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傾聽,並且願意去了解他人。因爲當我們願意開放去傾聽了解,偏見及不必要的誤會便會減少。我們也能夠發現他人可能就是天主送給我們的禮物。福音中,耶穌告訴猶太人祂是「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永生是多麼好的禮物,但當時的猶太人就因爲不夠開放、不願意深入認識而沒有收到。我們呢?我們可否想像有多少美好的機會、友情、經驗就因爲我們的不開放、不願意深入而丟失了?
07/08/21
無信的世代
患癲癇症孩子的父親像是向耶穌抱怨,說祂的門徒沒有能力治好他的兒子。耶穌的回應似乎是嚴厲的,一方面責斥世代的無信,及對門徒有點失望;另一方面,卻表達出祂的容忍。縱使言詞嚴厲,耶穌的心卻富於憐憫,祂叫父親將兒子帶到祂跟前,叱責糾纏病童的魔鬼,立時治好了他。
06/08/21
驚鴻一瞥
耶穌顯聖容提醒了我們祂的苦難和光榮是互相交織著的;默西亞必須受這些苦難,才能進入祂的光榮。 耶穌顯聖容時,伯多祿衝動的反應,想留住耶穌、梅瑟和厄里亞,是可以理解的。 門徒們被耶穌聖容的光輝震攝住了。確實,基督的華美永遠與祂的悲傷交纏在一起。
那驚鴻一瞥的光榮曾使門徒們雀躍,也同樣地能使我們雀躍。人的本性是渴求安逸,追求快樂,正如伯多祿說:「我們在這裏真好!」,但耶穌顯聖容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留在山上。 要獲得永恆的光輝,耶穌和祂的門徒們必須從山上下來,面對將要來臨的考驗。 作為基督徒,我們不應留戀在山頂上,要勇於在山腳下,經歷人生的最低谷。 我們必須與耶穌一起前進,跟在耶穌身後,像門徒一樣,聆聽順從祂。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分享耶穌在山上顯聖容時,那令宗徒們着迷的光榮。
05/08/21
屹立風雨中
今日衝擊基督 信仰最厲害的,不是其他宗教,而是無信仰主義、 世俗主義、物質享樂主義,這是現代人的 新神明、新偶像。求主賜我們有一份像伯多祿的信 德,使我們在風雨中屹立不倒,因為幫助我們的不是血和肉,而是創造天地的主 宰!
身處網路世代的你,世俗的標準 是否取代了天主的要求?物質享樂的追求是否取代了對天主恩寵的渴求?我們該信賴「萬物都出於祂、依賴祂、而歸於祂」的那一位,還是依賴那些人手所創造、 無法存到永久的物質?
04/08/21
開放的心胸
本主日福音中敘述了耶穌驅魔的奇蹟,其中有三個角色, 分別是耶穌、 迦南婦人以及門徒。 面對為女兒而求主憐憫的外邦婦人, 耶穌和門徒有著截然不同的 反應。現在,我們可以想 一 想:在現實生活中,我對那些尚未信主的非基督徒有開放的心胸嗎?是如同門徒一樣求主說:「 請叫她走吧!」? 還是像耶穌, 動了憐憫的心,願意接受他們?
雖然福音中談的是驅魔的奇蹟,但值得我們注意的重點應是迦南婦人的信德。試想:迦南婦人尚未認識耶穌,但仍謙卑,並以行動表示 她對耶穌的相信,我 呢?我對主基督這樣大的信德嗎?我是否因自恃得到救恩而心生驕傲,進而常常 忘記依恃天主?然而,我應該如何做才能使耶穌回應我說:「你的信德真大!我就照你的願望,給你成就!」? 請再默想這篇福音,思量別人是如何做,而我又該怎麼做。
03/08/21
步行海面
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要像伯多祿一樣,跟師傅一起步行海面。耶穌不但沒有取笑他的要求,反而大聲地召喚他︰「來罷!」,人豈能步行海面?若單靠己力量當然不可能,但若耶穌願意的話,一切都是可能的。有時候,心中可能會燃起一些念頭,例如︰若世界能和平,那該多好…若有人能幫助所有受苦的人…若我能做出有用的事情,改善世界…若我能全心愛主,等的念頭。這時候,不要懷疑,因為很可能是天主與你分享祂的夢想,希望啟發你我的愛,為他人、為天主而活。
若是只看著自己的渺小,很快就會沮喪,以至放棄。但若學習伯多祿,誠心誠意地說︰「主! 如果是你在召喚我,那就叫我在水面上步行到你那裏罷! 那就指示我實現這似乎不可能的夢想吧!」特別是當你我感受到耶穌召喚我們走奉獻生活或當司鐸時,更該勇敢地嘗試回應,找適當的方式和有經驗的人分辨。在過程中,難免會感受到種種的試探和誘惑,如同伯多錄一見風勢很強,就害怕起來。但當他單獨一人在黑暗中,往下沉的時候,他並沒有放棄,然而大叫呼喚,「主,救我罷!」而「耶穌立刻伸手拉住他」。不管我們的個人的聖召是什麼,耶穌仁慈的手永遠會扶持我們,永不允許我們沈迷於混沌之中,反而會讓我們同祂在一起抵達對岸。
02/08/21
荒野裏的徬徨
今天的福音,記載耶穌在荒野裏看到徬徨無助的人群,就動了憐憫的心,主動回應他們的實際需要,醫治病人和行奇蹟,以五個餅和兩條魚,餵飽了五千人 。 群眾吃飽了,然後他們把剩餘的碎塊收了滿滿十二籃。因着耶穌的臨在,把曠野轉變成為滿有希望和新生命的地方。
天主也邀請我們懷著慈悲憐憫的心,慷慨行善,施予人家。愛是天主所有 誡命的基礎,愛上主天主在萬有之上和愛人如己。如果我們每人都把日用糧以外其餘的部分都捐助給有需要的人,我們不就是把天國臨現在人間嗎?發揮彼此相愛,共融團結的精神,讓我們一起造福人類,積極慷慨地去幫助一些有需要的弟兄姊妹。藉著這些善工,除了使我們自己修德成聖之外,還讓他人體會到被天主所愛,達到福音傳播的效果。
01/08/21
尋找耶穌的理由
在耶穌講論生命之糧的言論之前,群眾才剛經歷了耶穌發顯“五餅二魚”的神跡。顯神跡之後,一部分人見耶穌已退避到山里去,遂各自回本家去了;一部分人卻另有用意,仍留在耶穌發顯神跡的地方,等待著耶穌。但是,第二天,他們卻發現,耶穌和祂的門徒並連同昨日停泊在那里的一只小船都不見了。這個時候,剛好有從提比利亞乘來的幾只船,他們便上了那些船,往葛法翁去尋找耶穌。
他們為什麽尋找耶穌呢?他們才剛看見,並嘗過了“五餅二魚”的神跡,當然一定對這神跡的滋味念念不忘。然而,畢竟神跡不是已經結束了嗎?既結束,本該曲終人散,各自回家的,但是,卻有一部分人能鍥而不舍的到葛法翁去尋找耶穌。他們似乎不單單只是為了食物來尋找耶穌,他們尋找耶穌應該有比填飽肚腹更重要,也更遠大的目的。
什麽更遠大的目的?在此我們可以留意一下經文當中,特別指出他們一夥人所來自的城市——提比利亞。這個訊息或許可以提供給我們一些答案,幫我們去了解,他們之所以急切尋找耶穌的理由是什麽……
31/07/21
真相與良心
溫水煮蛙,死而不知;常陷汙泥,穢而不覺。先知,是一個社會、民族、國家的財富。保護、珍惜、敬畏先知是關乎存亡的大事。培養先知就是愛護國家、造福人民。先知可以為見證真理、揭露真相、責問良心、指明真道而付出生命的代價,先知是天主的人,傳天主之言,不畏強暴、不顧常俗。先知只屬於天主。沒有先知的時代被希伯來人稱為悲哀的時代,對於今天的世界各國同樣也是大不幸。孩子成長需教育,人的進步需鞭策,社會清明需要先知的呼聲。
30/07/21
永不放棄
29/07/21
瑪爾大的信德
當耶穌對她說:「你的兄弟必定要復活。」瑪爾大的回應是她相信在世界末日時,所有亡者都會復活。可是耶穌指的是他現時便會復活,藉此給予重大的啟示:「我是復活,我是生命;信從我的,既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
耶穌能醫好病者,也能讓我們藉著祂而得到永生,這兩個道理不難明白,但何以祂說凡活著而信從祂的人,必永遠不死?其實耶穌的意思是,雖然我們肉身必定經歷死亡,但相信並遵從祂的話的人,會藉著祂的救贖而進入永恆的生命。這和祂另一場合的教導,是吻合的,因祂說過:「誰如果遵行我的話, 永遠見不到死亡。」
天主有時會透過我們的危難,讓更多人看見祂的光榮,歸向祂,正如祂讓拉匝祿先死,而後復活。如瑪爾大一樣,我們該相信,祂愛我們每一位,並終究會拯救我們。如果你在困境中已經等了很久,差點陷入絕望時,主問你:「你信麼?」你要怎樣答?
28/07/21
喜樂帶來自由
當上主來到並進入我的生活,我們應該作出選擇。耶穌向我們建議—為了喜樂、寶藏和完美的珍珠而選擇。喜樂與放棄並肩而行。這就是耶穌清清楚楚講明的。喜樂卸下了這個兩個比喻中主角的財富。他們勇敢的去喜樂,這份喜樂使得他們變賣了一切。
27/07/21
莠子的挑戰
在莠子的比喻中,耶穌說的田就是比喻這世界,祂已在田間撒下好的種子,並期待將來豐收的日子。這意味著福音要傳遍普世,但這傳承的過程不是容易的。基督徒就是麥子,若麥子要茁壯成長,結實纍纍,必要面對莠子的挑戰。麥子要盡量爭取吸收泥土中的養料和向上生長的空間,以取得陽光培植,否則就會被莠子所窒息。
耶穌沒有說過做祂的門徒是輕鬆的事,因為祂來並不是為帶平安,而是為帶刀劍。但是祂許諾在世界終結的時候,祂的子民會與祂一同住在父的國度裏。
生活在強調地位和物質的社會,基督徒更要抗衡這社會潮流,否則便會隨波逐流,甚至被洪流所淹沒。在家庭和朋輩中,其他人未必能接受自己的信仰。當他人在談論名牌和賺錢捷徑時,我們更需要祈求天主鞏固自己的信望愛德,藉自己的言行,將天國的訊息帶給其他人。
26/07/21
天國為我是甚麽
天國為我是甚麽,我可如何比擬?耶穌今天要告訴我們,不要輕視微不足道的東西或事物:一個男人撒芥子種子,一個女人用酵母和面;兩個比喻同樣強調生長和擴張的天國特質。
兩個比喻都取材自日常生活的事物,提醒我們天國並非只臨現於偉大的事件中,也臨於日常生活當中的平凡小事。 由此,路加輕輕地告訴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樣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天國的認識。 天主的國實在離我們不遠,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當痛悔己罪,彌補缺失,糾正陋習,時刻準備好心靈,迎接天主駕臨。
在教會團體內,最小的芥子或酵母是甚麽呢? 有人認為每一個人都是一粒小酵母,他的存在能使四周的人轉化。 理論上是如此,可惜人太軟弱了,有時連自己都迷失了,不能成為他人的酵母。 只有真正堅定信仰的人,才能成功地成為酵母。
25/07/21
五餅二魚的小孩
在今天的福音裏,我們看見耶穌耶穌「拿起餅,祝謝後,分給大家吃」。閉上眼睛在心中不斷回憶這畫面以及這些話語。再來,問問自己,這些話語對你來說熟悉嗎?它是否在你内挑起另一個熟悉的畫面?是的,我們在感恩祭中也聼神父重複類似的話:祂拿起麵餅,感謝了,分開、交給祂的門徒說:你們大家拿去吃……」在每一次的感恩祭,我們就紀念福音中這個奇跡。福音中我們可以看到,也許需要安德肋及那位兒童的奉獻,才能顯增餅的奇跡。當斐理伯認爲要餵飽所有的人是絕對不可能時,安德肋卻相信耶穌的計劃並盡量配合。雖然他只為耶穌帶來一個有五餅二魚的小孩,但是,這就成全了耶穌的計劃。試問,當你在日常生活中遇見大困難,你會像斐理伯一樣馬上放棄,還是像安德肋一樣信賴耶穌?你相信如果你把自己所擁有的一點點帶到耶穌面前,就可能有無法預料的奇跡嗎?是的,有時我們會因爲自己能給的奉獻太小而感到害羞,也認爲這渺小的奉獻是無濟於事。然而,我們清楚的看到,如果福音中那兒童沒有將他所擁有的一點點奉獻,奇跡或許就不會發生。今天讓我們反省,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體驗到奇跡,那是否因爲我們沒有慷慨的把自己有的奉獻出來,交托給耶穌?要相信我們所有的或許不多,但奉獻在耶穌的祭臺前,必定會變成足夠的。
真正的審判
同樣面對「好種子」中挾雜「莠子」的情況,僕人與主人的態度卻不相同:僕人想盡早除去莠子;主人卻主張等到收割時。因為主人知道「莠子」在抽穗之前與小麥無異,除非是內行人,否則很難辨別出來,若要在成熟之前拔除「莠子」,很能錯拔「麥子」;或至少將傷害到麥穗的根部,反而影響麥子的完美飽穗。
「莠子的比喻」教導我們:真正的審判者是天主,祂深知人的心思念慮;祂的審斷是按照人的內心,而非依據人的外表。每個人將依自己所結的果實,獲得相稱的報酬。
莠子是「在人睡覺的時候」撒上的,即在人最安穩時刻。信仰如同一塊田地,我是否時常保持儆醒,隨時註意自己的信仰生活?並給予適當的照顧?
生命種子
天主的話就是我們的生命種子,我們願意接受天主話語的程度,跟我們與祂的關係的親密程度,息息相關。(一)、如果我們的心靈是一塊路旁地,說明還沒有理解天主的話,若不能讓天主的話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食糧,心靈就會被惡者吞噬。(二)、心靈若是一塊石頭地,很難跟天主建立起深厚的關係。沒有根的種子經不起風吹雨打,很容易枯乾。生命的根,要深深地紮入天主內。(三)、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是走向天主的一大阻礙,這象徵心靈的荊棘之地。想讓天主的話在充滿氧氣的環境中,蓬勃生長,就要撇除這些障礙。在此需留意的,是甚麼原因被荊棘捆綁。
認出耶穌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瑪利亞.瑪達肋納怎麼辦跟復活的耶穌相遇。福音提及天還黑的時候,瑪利亞.瑪達肋納到了墳墓。她的心處於黑暗之中,她曾親身體驗過耶穌對她的慈悲,之後與其他門徒一同追隨基督,親見基督被釘身死。她心愛的主受難,離她而去。現在,竟然祂的遺體也不見了。福音曾多次提及「痛哭」,由此可見她內心有多悲痛。
值得留意的是,當復活的耶穌顯現時,跟隨祂多時的門徒往往認不出祂來。瑪利亞.瑪達肋納也不例外,當耶穌問她找誰的時候,她竟然誤以為祂是園丁。正如聖保祿在讀經一所說:「縱使我們曾按人的看法認識過基督,但如今不再這樣認識他了。」的確,如宗徒和聖瑪利亞.瑪達肋納一樣,我們不能再按人的看法認識基督,因祂已經死而復活,到父那裡去。我們有時可能會想,如果能活在耶穌的時代,能親眼看到祂,那該多好!但我們從聖瑪利亞.瑪達肋納的經歷中,就能明暸耶穌是刻意選擇用另一種的形式和我們相遇。祂要我們不再用肉眼去認出祂來,祂要我們用心感應,用心聆聽。當耶穌對聖瑪利亞.瑪達肋納說:「瑪利亞!」她馬上便認出耶穌來。耶穌也會親自以我們的名字召喚我們,要認出祂來,我們要學習用心聆聽。
今天福音中「撒種」的比喻是第一個。耶穌比喻中那撒種的人,顯然是祂自己。如果撒種的那位是人,他當然無法控制種子會落在何處,但既然撒種的那位是全能的天主,為什麼祂撒的種子不全都落在好地裡? 只要稍為想想,就會發現這其實跟天主賦予人類自由意志有關。如果祂想的話,天主固然可以控制種子只落在好地上,祂甚至可以令整片地都成為土壤肥沃的好地,這樣,祂撒下的所有種子都會結果實。但天主情願給我們自由。沒有自由,就無法作出真正的選擇。縱使能結下果實,若是出於被迫的話,這又有什麼意思? 天主願意我們自由地選擇愛祂,聆聽並實踐祂的誡命。即使有些人最終都會拒絕祂,祂依然會因為愛而尊重他們的選擇。
「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今天福音中,你知道耶穌在講什麼嗎?猶太人家庭觀念很重,可以推斷聖經作者可以用這種象徵說法來說明天國的終極要求,說連父母兄弟都要捨棄就是不惜犧牲一切的意思,說進入一種新的、永恒的家庭關係就是擁有無限價值的意思。
就如基督所說:人必須賣掉一切,才能買下這塊藏有寶貝的土地。他給大家一個新的價值觀,超越傳統猶太人的固有觀念,他講的不只是一個血緣關係的家人信仰傳承,而是一個由小漁港地域擴展到全宇宙性的救恩觀念。因為在主基督內,凡遵行天主旨意的人,我們都是天主的兒女,基督的家人。
自以為是
永久的關係
今天的福音中,宗徒們完成使命歸來,興奮的向耶穌訴說所發生的一切,包括在使命中的冒險,所遇到的人,制伏的邪魔 ,所醫治的人,等。耶穌聽了宗徒們所分享的,肯定了他們所作的一切都是好的。但祂也想告訴他們,除了這些,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於是,耶穌邀請宗徒們把這些讓人興奮的成就放在一邊,「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休息一會兒!」這個休息是什麽呢?就是祈禱,如瑪竇説的「進入你的內室,關上門,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禱」。耶穌邀請宗徒們在寂靜中,讓自己的內心向天父祈禱,和天父溝通,建立關係,這才是最重要的。也許我們也曾有過相似的經驗。經歷了豐富精彩的一天,或在自身發生奇妙的事時,我們第一個渴望就是想在社交媒體與大家分享,向親友炫耀,也希望在分享中再次品嘗那美好的一刻。但時常,當這些興奮的感覺過去以後,存留在心中的是一種空虛感。原來,這些經驗所帶給我們外在的刺激是短暫的,不足夠滿足人心。人心渴望的是永恆的滿足感。因此,透過今天的福音,耶穌要讓我們看到,是的,祂會和我們慶祝各種美好的時刻,但也邀請我們進入與天主一個更深,更美好,更永久的關係。讓我們學會把目光從外在的刺激轉移到內心,與天主建立親密穩定的關係。
今日的福音,瑪竇要讀者們再次地注意耶穌這位上主僕人的特徵與使命。
耶穌知道法利塞人的陰謀,便退到別處,這並非因為害怕,而是耶穌知道祂的時刻尚未來到。而群眾們的愛戴及跟隨耶穌的熱誠態度,恰與法利塞人的反應成對比。耶穌警告那些被治好的人「不要將衪傳揚出去」,是為避免被狂熱群眾逼迫成為現世光榮的默西亞,因為這與天父的旨意相違。
因此,遂引用依撒意亞先知的話,指出上主僕人的特徵,和祂的使命的真義:不以言語競爭,而以愛來服務;不以輕蔑對待軟弱的人,使人灰心,而是加以扶持、鼓 勵,使人悔改與天主和好;不僅向著一個民族(以色列),而是向全人類顯示上主的仁慈,使全人類都能分享、接受上主的慈愛,並且都能「因祂的名」而有盼望。
今日福音講了耶穌的門徒們掐麥穗吃的故事。那個時代很難找到飯店,他們又是窮人,沒有僕人跟隨照顧,所以只能以麥穗充飢。按照嚴格的安息日法律,他們做了不該做的事,法利塞人謹守梅瑟法律,是衛道士,當然看不慣耶穌門徒的行動。安息日是需要遵守的,可是如何遵守是另一回事。
耶穌重視和關心的是門徒們餓了,需要吃些食物,人之常理。法利塞人重視嚴格遵守法律,不考慮特殊情況。耶穌用達味吃聖殿供餅的事來說明人的基本需要和法律之間的關係:法律應該以人為中心,顧及人的益處。若謹守法律不能顧及到人的正當需求,則該變通。法利塞人按照自己對安息日法律的理解判斷耶穌的門徒們,然而耶穌知道門徒們沒有犯罪。
耶穌對安息日法律的理解光照我們,對一些風俗習慣、各種規定規則、及人為的制度該有適當的態度,要避免視之為至高無上,萬古不變。因此,信友需要分辨的能力、態度和精神。面對教會的制度、法典和規定也培養適當態度,不做衛道士,也絕不輕視,而是有情有理地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