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ily

網頁中部分內容轉載自「台灣主言會」,真理電台「論盡神學」及「思維出版社 的 《和平》月刊」。文章版權歸其所有,感謝他們不悋分享。

 

07/03/21

四旬期第三主日  閻德龍神父

在信仰生活中,不知大家怎樣理解「十誡」?從猶太人出谷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十誡」的頒佈是天主將猶太人從埃及被奴役的境況中拯救出來,帶領他們到預許的福地的過程中,天主要與他們建立一個親密的關係,祂藉著梅瑟時常告訴這群在水深火熱,向祂呼求的可憐的人,說:「我是你的父親,是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的天主,我是你唯一的主」;所以「十誡」的訂定使猶太人在與天主交往的經驗中,透過一些具體生活的模式、行為和天主建立一份神人的關係。這些誡命不需要遵守,卻要在生活中自然地呈現。藉著這些誡命,猶太人確信上主就是他們的天主、救世主,然後以愛的行動表達對天主全心信賴。所以,「十誡」不是誡命、不是規矩,更加不是一旦不遵守,天主便要懲罰的規矩。天主怎會在創造天地萬物之後,去懲罰我們?

天主樂意讓我們了解祂在整個救恩過程中,如何盼望人們悔改,這就是四旬期的精神。進入四旬期第三週,我們有沒有知錯和改過呢?「改過」不單是改一些表面的行為,而是在整個生活中多抽時間祈禱、默想耶穌為愛我們所受的苦難,在生活中行愛德表達對天主的感恩,以補贖自己的罪過,並提醒自己不要繼續犯罪,得罪天主。

今天的福音記載耶穌去到耶路撒冷。祂一進入聖殿便十分憤怒,因為人們在那裡進行買賣、敲詐、甚至不公義的勾當,於是耶穌取了一條繩索作鞭子,驅逐群眾出去,並說:「把這些東西從這裏拿出去,不要使我父的殿宇成為商場。」如果耶穌今天站在這兒,你猜祂會否同樣趕我們出去?可能你會說自己並沒有在聖堂內做買賣,且全神貫注聽神父講道!耶穌說的聖殿是指祂自己的身體,不只指建築物,我們每人的身體都是上主的聖殿。請問:自己有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

我們有沒有做了一些損害身體的事?有沒有選擇了一些東西如色情、暴力、亂發脾氣等令自己的身體受污染?我們有沒有聖化自己,使自己整個生命成為上主居住的地方?我們有沒有褻瀆自己的身體,讓它在自私、吝嗇、冷漠中受到傷害?如果是的話,耶穌也會拿起鞭子趕我們出去,因為我們不懂得珍惜天主所賞賜的一切。

進入四旬期第三週,天主不再是要求我們外在地改善一些行為,而是祂要清洗我們的內心,潔淨我們的身體──祂的聖殿。為人不可能的事,為天主一切都可以。今日若望福音最後的一句話:「上主洞悉人心」,祂知道每人的心究竟是怎樣的,我們不用驚怕,也不要說自己做不來,只要我們全心相信上主,努力與祂合作,正如集禱經說:「藉著祈禱、齋戒、善功,提醒和幫助我們在這期間,願意每天真正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這位苦難的基督,因為苦難後面就是祂復活的光榮。」

24/01/21 常年期第三主日

蔡惠民神父

有一次,朋友的太太乘搭計程車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不知怎的,短短的一段路上連續遇到五、六個紅綠燈。每次眼看可以通過,卻在車子來到時跳到紅燈。這位太太便隨口抱怨:「真倒楣!一路都碰到紅燈,就是差那一步。」司機轉過頭,做一個很自信的笑答:「不倒楣!天主很公平,綠燈時,我們便是第一個起步!同樣地,人生亦好像一條路,可以見到紅燈,也可以見到綠燈。紅燈是讓我們停下來思考和欣賞的。如果人生只是一味的往前衝,第一個衝到老邁盡頭的人,最多只是早一步蓋棺定論,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呢?」

記得當年有一個朋友亦想加入修院,追隨聖召。怎知,向家人提出後,母親支持,但父親極力反對。最後,這位朋友覺得天主好像作弄他而放棄修道的念頭。他認為如果是出於天主的召叫,理應事事如意,讓人感到欣慰舒暢。然而,為什麼自己卻要面對矛盾衝突,阻撓重重?相信在教會內持這種看法的,不止這位朋友。不過,聖經中很多先知的聖召經驗確是奧妙莫測的。天主邀請他們走的路往往是迂迴曲折,以致他們的反應是疑惑和抗拒,有時甚至埋怨自己為什麼被天主選中。

約納先知的經驗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的召叫並不是當甚麼優差或高職,而是到一個罪惡滿盈的城市尼尼微,宣佈這座城還有四十天便要毀滅。怎知,約納還未走遍全城,尼尼微人全城上下就開始悔改。他們身披苦衣,坐在灰土上,誠心悔改。天主因而深受感動,回心轉意,最後撤回自己滅城的怒氣。

約納覺得自己被天主愚弄,因此很不高興。他後悔自己明知天主是慈悲寬仁,緩於發怒,憐憫而不願降災(納4:2),仍接受祂的邀請往尼尼微宣佈這城市將要毀滅。他心情難復,甚至向天主發誨氣說:「求你從我身上收去我的性命,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納4:3)然而,天主說:「對尼尼微這座大城,其中有十二萬多不能分辨自己左右手的人,且有許多牲畜,我就不該憐惜他們麼?」(納4:11)

天主的召叫好像是開玩笑,正因為天主的心與人的心不同,天主的量度遠超出人的想像。當我們一心為天主的緣故而努力拼搏,甚至廢寢忘餐,疏忽自己的健康時,天主卻在我們的高速公路上安放一個接一個的紅燈;當我們沉醉於別人的欣賞與鼓掌,並認定這就是天主給自己的肯定時,天主卻在我們面前亮起綠燈,使我們的人生列車不得不再加油上路。究竟我們應經驗多少失敗與沮喪,才可懷疑天主的召叫?我們應讓多少希望與理想幻滅,才能承認自己走錯了路?

與其說人生路上的紅燈是天主對人的愚弄,倒不如說是天主大愛的不斷發現。保祿勸勉格林多人要過一個洒脫的生活。生命中縱使有很多來自天主,並值得我們珍惜的,我們都不可執著不放。例如事業、家庭、感情……所有都是美好的,但這些只是天主的禮物,而不是天主的自身。馬爾谷筆下的門徒,似乎一下子便放下賴以謀生的漁網、漁船,甚至是自己摯愛的家人而跟隨耶穌。其實,真正的捨棄發生在日後不知多少次的沮喪和理想幻滅當中。所以,當保祿說:「有妻子的要像沒有一樣;哭泣的,要像不哭泣的;歡樂的,要像不歡樂的;購買的,要像一無所得的;享用這世界的,要像不享用的,」(格前7:29-30)目的是提醒我們,天主才是人尋覓的終向。

因此,人生在世就好像一個過客。我們被召成為宗徒、先知或教師,分別就像乘搭巴士、的士或電車等不同的交通工具,往同一的目的地。無論是什麼交通工具,路上總會遇上或多或少的紅燈。每一次紅燈的出現,並不是天主的捉弄、考驗,因為天主是無條件的,人不需要經得起考驗才獲得天主的憐憫。看見紅燈,故然要停下來,目的是讓我們再一次認清目標,釐定方向,好能繼續安全上路,到達終點。反過來,如果人生只是一條筆直無阻的超級公路,久而久之,人容易失去警覺,甚至昏昏入睡,輕則釀成意外,重則車毀人亡。

當下我們內心可能仍有很多不明所以,憤憤不平的情緒。為什麼我盡心盡力的服務教會,反而招致別人的誤解?為什麼天主繼續讓惡人存在,使好人受到迫害?這一切的背後,其實都是一個綠燈,正邀請我們向天主的無限大愛繼續進發。

 

10/01/21 主受洗節主日

吳智勳神父

教會定常年期第一主日為耶穌受洗節,可能因為這是耶穌出來傳道所做的第一件事,它也是基督徒領洗的預象。基督徒領洗時做了一個重要的選擇,就像當日耶穌在約旦河受洗時做了一個重要抉擇一樣,開始了生命新的一頁。此外,藉著耶穌受洗,天主將自己顯示給世人。

有人對耶穌受洗提出質疑:耶穌沒有理由接受若翰悔罪的洗禮,因為耶穌無罪,根本不需要皈依。不少人嘗試解釋其原因:耶穌聽聖母的命而接受先知的洗禮,像其他猶太人一樣;耶穌下到水裡,祝聖了約旦河水,成為領洗的預象,日後候洗者領洗時,就是用祝聖過的水付洗;耶穌表示謙遜,祂雖無罪,卻認同有罪的人群,使他人因祂的臨在而得到聖化。

這些解釋都有道理,不過我們的注意力不應只放在祂受洗的理由上,也應留意祂受洗前後有甚麼事情發生了。耶穌選擇接受若翰的洗禮,作為宣講天國福音的開始。若翰的出現,掀起一片回歸天主的熱潮,耶穌就選擇此時離開恬靜的生活,投入這個已開始的回歸熱潮,因為祂的宣講,也正是要人回歸天父。接受洗禮,必須有空虛的心態;謙虛僕人的道路,將是耶穌要走的道路。這是從受洗時開始,直至祂空虛自己,死在十字架上。

受洗後發生的事,也有極大的重要性。「天開了」,天並非降下災禍,而是降下恩寵。聖神宛如鴿子降在耶穌身上。鴿子象徵著和平、希望、純樸、溫良、愛心;既然鴿子降臨到耶穌身上,耶穌正是和平、希望、純樸、溫良、愛心所在。若翰的訊息,仍帶著濃厚舊約有罪必罰的公義味道,並非福音的精華,但和平、希望、溫良、寬恕、憐憫卻是。最後,天父用聲音肯定、贊同耶穌的決定:「您是我的愛子,我因您而喜悅」。

在耶穌受洗節上,每人皆可聯想到自己的洗禮。洗禮本身雖已成過去,但每人可重溫為甚麼自己選擇洗禮,及洗禮後發生了甚麼。在洗禮中,聖三親臨祝聖我們,但洗禮是否就表示對天主的回歸,願意離開從前偏差的道路,承認自己需要天主?我們決定洗禮時,是否同時選擇謙虛僕人的道路,選擇以福音為基礎的價值觀,以彰顯天主對人的愛?

洗禮之後,我們相信恩寵自天降臨在自己身上嗎?我們是否如耶穌一樣反映聖神的臨在?我們困難時仍生活在希望中嗎?我們是和平之子、和平工具嗎?在這個玩手段、爭出位、突出自我的世代,我們能否保持純樸、溫良,像基督一樣不斤斤計較嚴格的公義,而樂於寬恕、憐憫?我們是否毫無慚愧的心聽天父肯定、贊同我們的行為:「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

在常年期第一主日,讓我們反省信仰第一件聖事在我們身上的狀況。

03/01/20主顯節

陳日君主教

耶路撒冷,你的真光已來臨

看著四周的山谷還沉睡在黑暗中,而晨早的陽光照亮了聖京的城牆,每個以色列人都會感到驕傲。依撒以亞先知大概是想像著這樣一個景象,預言了上主光輝的日子︰耶路撒冷將成為世界的中心,萬民都來投奔她。以色列人,尤其在歷史的困境中,期望著這光榮的一天。

事實上天主的計劃遠遠超過這圖像。人類真正團圓的中心,不是耶路撒冷,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祂把整個人類集合在自己身上;不分種族、男女,甚至聖人或罪人,人人都能成為「同一恩許的受惠人」。

以色列「自我中心」的想法不易消除。天主給了保祿這個使命︰把末世的奧秘揭示出來;外邦人與猶太人共享同一個基業,成為同一個身體的肢體。

今日福音中的東方賢士前來朝拜新生君王;奧秘已開始揭開了。

我們習慣把教會看做從西方傳來東方的。其實耶穌是亞洲人,宗徒們是亞洲人,東方賢士也是亞洲人;基督的宗教先是從東方傳去西方的,當然後來也從西方傳回東方來。其實由東傳西、由西傳東都不重要;教會是「至公的」。

今日的世界成了一個鄉村,人們彼此戚戚相關,我們更容易明白,天主為人類設計了一個全世合一的教會,是最適當不過的。

降生在白冷的耶穌就是教會「至公性」的基礎。聖言取人性時,和每個人結上了不解之緣。祂將關於天父的、最完整的、最決定性的,啟示給了我們。祂在十字架上,藉祂愛的服從,為我們獲得了罪的赦免。祂藉宗徒們建立了教會,把豐富的、得恩寵的工具交給了她。祂的救恩是為所有的人,為每一個人。

這是多麼令人欣慰的喜訊!我們要大聲疾呼︰「耶路撒冷,起來!發揚你的光輝,因為你的真光已經來臨。」

有人擔心,我們太興奮宣布耶穌是唯一救主,會不會得罪不同信仰,不同宗教的朋友?難道他們不認識、不跟隨耶穌就得不到救恩了嗎?

其實,說耶穌是唯一救主,也等於說祂的救恩臨在每個人身上,只有明知故意拒絕祂的,才自我排除在祂外。

梵二教會憲章第十六節說︰「那些非因自己的過失,而不知道基督的福音及其教會的人……甚或尚未認識天主的人,只要他們按良心的指示,勉力度著正直的生活……他們不會缺少為得救必需的助佑。其實正是耶穌的恩寵支持著他們的善行。」

教會〈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第廿二節末段更進一步說明︰「聖神替所有的人提供參加逾越奧跡的可能性,雖然其方式只有天主知道。」天主有祂的辦法,祂要人人得救,我們怎麼可以不樂觀呢?

當然這樂觀的道理也使有些人作出了錯誤的結論︰那麼我們就不必傳教了嗎?

主顯節提醒我們傳教的必要。天主怎樣救每一個人我們未必知道,但我們清楚知道的是︰祂願意藉著我們顯示自己。祂願意大家認識全部啟示,祂願意人人享受整套的聖事服務。祂的命令是︰「你們往天涯地角,去為我作證!」傳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的權利和榮耀。

多謝西方的傳教賢士帶了我們到耶穌跟前,現在我們也要當傳教士。「司祭長和民間的經師」漠不關心嗎?我們不要氣餒;「黑落德」驚慌而動殺機嗎?我們不要害怕。那新生的嬰孩是永久生命的主宰!

 

主日講道 7-12月2020年
主日講道 1-6月2020年
主日講道 7-12月2019年
主日講道 1-6月2019年
主日講道 七至十二月2018年
主日講道 一至六月2018年
主日講道 2017